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亮北伐,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聊三國有一個好處,三國故事讀者老爺們都耳熟能詳,不用費心去鋪陳背景,比如一提諸葛亮,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聖人。
聊三國也有一個壞處,三國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人人心中皆有定見,或者說成見,有了成見,便很難容得下別人的不同看法,還是拿諸葛亮舉例,要是小編不揣冒昧地點評而不是吹捧下這位千古聖人,想必有讀者老爺會群起而攻之,有一些特別富有正義感的老爺還會去舉報。
其實,各位讀者老爺大可不必舉報小編,要舉報就去舉報陳壽,陳壽這廝不知和諸葛亮結了什麼仇怨,為了抹黑諸葛亮專門寫了本小冊子,小編還有其他一些不明真相的歷史愛好者都是受了陳壽這本小冊子的蠱惑。
比如在諸葛亮的忠臣人設上,陳壽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劉備死後,同為托孤重臣的李嚴向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勸諸葛亮接受「九錫」。
所謂九錫,就是古代天子對於臣下的最高獎賞,非一般人所能得。比如九錫中的虎賁就是天子的衛士,納陛大致是讓臣下也像天子一樣也成了陛下,換言之,一旦臣下受了九錫,那離皇帝也不遠了。因此,在古代,加九錫通常是權臣篡位前的前奏。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古代加九錫的12個人中,8人自己篡位當了皇帝,3人兒子篡位當了皇帝,還有一人割據一方,自己稱了帝,從此不聽朝廷調遣。換言之,一旦加了九錫,篡位率幾乎100%。
正因為這個原因,對於真正的忠臣而言,加九錫就是絕對的禁忌,是提都不能提的。
李嚴為何要勸諸葛亮加九錫呢?
李嚴和諸葛亮都是劉備的托孤重臣,兩人本該平起平坐,然而劉備一嚥氣,諸葛亮就大權獨攬了,把李嚴扔在了一邊。劉備托孤李嚴,大概是想借他之手牽制諸葛亮,奈何這李嚴實在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很快就在蜀漢中樞喪失了話語權。
這時候李嚴給諸葛亮來這麼一出,表面是推崇諸葛亮,實際上是在試探,李嚴想看下這個諸葛亮是不是想走王莽、曹操的老路,加九錫,進而建國封王,最後篡位稱帝。
對於李嚴的試探,諸葛亮本來是應當嚴厲斥責以表忠心,然而他卻沒有這麼做,他給李嚴回了這麼一封信:
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這封信大致表達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咱倆老相識啦,但是你還是不夠瞭解我呀。諸葛亮套近乎的同時做出一個與李嚴推心置腹的姿態。
第二層:怎麼不瞭解呢?咱們剛教誨劉禪要光復大漢,不要肆意妄為,咱們自己怎麼能亂來?我本來就是一個普通農民,現在待遇這麼好,先帝交代的任務還沒完成,怎麼可以先加九錫?
這一層諸葛亮主要是解釋了不能加九錫的原因,雖然態度有點曖昧,但總算是拒絕了。
要命的是第三層:如果我滅了曹魏,斬殺掉曹睿那小子,讓劉禪回到洛陽皇宮,那別說九錫了,加十錫也是理所當然呀。
這問題就大了。前面已經說了,九錫是人臣之大忌,即使諸葛亮真恢復了中原,他要真是忠臣,也絕不能接受九錫。諸葛亮說得如此直白,是不是是他真實想法呢?
小編覺得,這應該是他的真實想法。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如果諸葛亮沒有這個心思,他沒必要與李嚴提這一茬,他可能真存著北伐成功後加九錫的心思,這也解釋了後來諸葛亮的頻繁北伐。
東晉末年的劉裕其實也是相同的套路,以北伐來積累人望,北伐成功後便加九錫、封王、建國、稱帝。
第二,當時的諸葛亮並不介意吐露這一心思,他已經大權在握,李嚴的威脅根本不值一提。從陳壽那本小冊子的很多內容來看,諸葛亮甚至連劉禪都不放在眼裡,這點我們放到下期。
聊到這裡,再回到標題中的那個問題,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