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亂世中,曹操的崛起,也注定了會改變這個格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初步控制兗州(今山東東南部、河南東部)時,有個名叫毛玠的謀士參謀對他說: 現在天下分裂,帝都西遷,生產荒廢,饑民流亡,國家沒有一點儲備,百姓不能安定生活,這是難以持久的。袁紹、劉表等人雖然擁有眾多的土地和軍隊,但都沒有長遠謀略,難以建樹大業。打仗要師出有名,作戰要有錢糧,您應該「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毛玠的主張立即為曹操採納,並成為他的基本戰略方針。
從公元192年開始,曹操費了很多周折,終於在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底,把早已成為傀儡的漢獻帝劉協弄到許昌(今許昌東)。從此,他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打著天子的旗號,征討各方割據勢力,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地位; 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開始,曹操開始大力推行屯田,先辦民屯,接著增辦軍屯,不但恢復了中原地區的生產,安定了民心,鞏固了士氣,而且一定程度地保障了曹軍的軍糧供應。由於貫徹、實行了 「奉天子」與 「修耕植」這兩條方針,曹操掌握了統一戰爭的戰略主動權,這是曹操在戰略指導上的成功之處。《資治通鑒》評論說: 曹操之所以能翦滅群雄,重要的原因不過是 「迎天子都許、屯田積穀而已」,這個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底,經過與袁紹、袁術、公孫瓚、劉備、陶謙、張邈、呂布等各派勢力的反覆爭奪,曹操最後佔據了兗州,建立了一塊賴以立足的根據地,他決心以此為基礎,進而佔據中原地區。在中原戰場上,曹操的主要對手,東有佔據徐州(今江蘇北部)的呂布,南有佔據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的袁術,西有佔據南陽(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洪山以北)的張繡。此外,黃河以北還有佔據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的袁紹,潼關以西還有割據關中(今陝西中、北部)的馬騰、韓遂。在四面臨敵的不利形勢下,曹操實行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方針: 對袁紹和馬騰、韓遂採取和好策略,將自己原任大將軍一職轉封袁紹,並派鍾繇西督關中諸軍,穩住馬騰、韓遂,暫時消除了西、北兩方的威脅; 對呂布、袁術則採取分化策略,使其互相火並,互相削弱力量; 對頗有將才的張繡則採取打擊和收降的策略。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天,曹操親率大軍討伐張繡,張繡迎戰不利,舉眾投降,曹操高興地接受了。可是張繡忽然反悔,在一個晚上突然對曹操大營發動襲擊,曹操的親兵將領典韋死守營門,力戰而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戰死,曹操自己也差點喪了命。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仍然堅持收降的策略。
後來,袁紹派使者約張繡出兵南北夾攻曹操,張繡的謀士參謀賈詡說服張繡,拒絕了袁紹,再降曹操,曹操又高興地接受了,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還為其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兩人結為兒女親家。這樣,曹操不但吃掉了一個對手,而且增添了有生力量。張繡反叛時,殺死了曹操的親子愛將,曹操能夠不記私仇是難能可貴的,說明曹操能夠從戰略全局出發考慮問題,因而表現了政治家的寬廣胸懷,縮小了打擊對象,加快了統一中原的前進步伐。
曹操將漢獻帝劉協迎到許昌之後,袁術於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正式稱帝,同時拉攏呂布,對抗曹操。曹操為了分化呂、袁,暫緩對呂布的進攻,寫信給呂布表示和好,並以漢獻帝劉協名義發佈詔書,稱讚呂布殺董卓之功,要他和曹操同心協力輔佐朝廷。呂布本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他接到曹操的來信和獻帝的詔書後,就拒絕了袁術的拉攏,並把已經出發嫁給袁術兒子的女兒追回,還把迎親的袁術使者殺死。袁術聞訊大怒,立派大將張勳攻打呂布,結果被呂布擊敗。
呂布與袁術的火並,證明曹操分化策略的成功。同年九月,曹操乘袁術力量削弱之機,以天子名義,宣佈袁術罪狀,大舉討袁,袁術自知不敵,倉皇向南逃去,曹操領兵追趕,將其大將橋蕤、李豐、梁綱等斬殺,袁術餘部退到淮水以南,從此一蹶不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術在內外交困中嘔血而死。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親率大軍東征呂布。十月,攻下彭城(今徐州市)。呂布退保下邳(今江蘇雎寧西北),曹操進逼,圍攻了兩個多月不下。因為連續征戰、兵士疲敝,曹操打算撤兵,但謀士參謀荀攸、郭嘉不同意,建議曹操決開泗水和沂水堤岸,引水灌下邳,曹操欣然採納。又圍困了一個多月之後,呂布部將宋憲、魏續抓了呂布的謀士參謀陳宮,開城投降,曹操揮軍進城,最後在白門樓上活捉呂布,下令將他絞死。至此,曹操基本上統一了黃河以南的中原地區。剩下的主要對手是黃河以北的袁紹。
曹操為何能逐鹿中原,平定亂世之害呢?其實也是有幾點優勢的。
一、 曹操家族優勢。
曹操的父親曹嵩只是東漢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僚,因為祖父曹騰是宦官,曾經一度和十常侍掌握了朝廷,也因此曹操家族得以成為朝廷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曹操原本姓夏侯,因為曹騰的原因,改姓曹。也因此曹操的宗親有曹家和夏侯家,而這兩家在兗州地區還是有影響力的。
所以曹操創業時,因為家族的優勢帶來戰將和資金的提供。(同樣的,家族也帶給曹操很多壓力,因為曹騰是宦官,導致很多掌權者其實對曹操是很鄙視的,也因此曹操創業是異常艱辛。)曹操因為舉兵得到了家族的呼應,可以說那時候的曹操代表的就是曹家和夏侯家,如果說曹家算官族,那麼夏侯家就算得上是士族,雙管齊下下,使得曹操能充分的借助家族優勢。但是前面也說了,曹操家族最多只能幫助他在朝廷上謀得一官半職,也因此曹操只能得到家族的資金、人才援助,其他的還是靠著他一步步壯大。
二、 曹操身邊的人才。
我們總是會說劉備周圍人才雲集,或許看過三國演繹的觀眾們都能知道,只要身邊人才雲集的主公,最終都能建立功業。這一點大家看看曹操、孫權、劉備就知道了。曹操在創業前期其實謀士參謀人才是非常匱乏。這一點從曹操家族就能明白為何天下的讀書人不願意跟隨曹操。就因為曹操祖父是宦官,而宦官是全天下讀書人所不齒的。也因曹操用了好幾年的時間通過刺殺董卓、發起十八路諸侯攻擊董卓、孤軍深入追擊董卓,再到最後的迎奉漢獻帝劉協,都是為他的聲望造勢。
而大家如果熟讀三國,都能發現曹操在孤軍深入長安追擊董卓後,才開始名震天下,這時候他手下的謀士參謀也開始越來越多,從荀家兄弟、郭嘉、賈詡等名士相繼投奔他,就可以知道曹操為什麼拼了名都要為自己造勢,一是為了洗刷自己曹家的污點、二是為了讓自己未來發展積攢聲望優勢。孫堅就是因為孤軍攻打董卓,而江東很多名士都願意為孫家輔佐。從這一點,我們能知道曹操、孫堅能做大的原因是什麼。他們知道這樣做是沒什麼好處占,反而便宜了其他諸侯,但是他們看得更加長遠,他們明白有了聲望就有了希望。
三、 曹操的戰略眼光。
曹操的戰略眼光是非常獨到的,這一點甚至郭嘉、荀彧、賈詡都沒有他這樣的眼光。也因此曹操才能真正地成為人中龍鳳。曹操從小的長大環境,他非常懂得如何洞悉一個對手的各項素質和運用政治手段為自己造勢。曹操在攻打徐州、宛城,經歷了那麼多戰敗,可以說曹操沒有挾天子時,他的勝負是五五開。所以很多人認為曹操是戰無不勝,這一點是錯誤的。但是曹操失敗後和常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只要曹操還有一口氣,他首先就是吸取戰敗教訓,然後重新謀劃、重新開始,這樣的然才是真正可怕的。
曹操的戰略眼光不是割據,而是結束混亂。兩敗張繡,甚至兒子、愛將都被張繡殺掉,最終還是原諒張繡,而張繡卻幫他遏制住劉表。這才讓他安心去滅袁紹。當曹袁之戰即將拉起時,朝廷的所以人都認為曹操必敗,但是曹操自己堅信自己能贏,以不到五萬大軍打敗幾十萬大軍的袁紹,從這一點,我們能看到曹操是在多次失敗中漸漸的成長起來,他不是天生的梟雄,而是後天成長的梟雄。割中原、圖青幽並冀、壓西涼、震江東、下荊州。曹操的每一部都是一環扣著一環,赤壁之戰一場火燒掉了他幾十萬大軍,但是曹操沒有真的失敗。這的戰略家眼光,也賦予了他更多的責任。
四、 曹操的原則。
曹操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因為他的原則,導致後期甚至曹丕時期,都積攢下巨大的人才、實力優勢。曹操曾經自己的馬不小心踩到麥田,導致曹操差點要軍法處置自己,最終割掉自己的頭髮以儆傚尤。曹操曾經有一句話傷了陳宮的心,那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其實是曹操創業前無奈而這樣,他不狠活不下去。但是曹操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他不會錯殺,雖然曾經一怒殺掉董承等人,但是曹操在後期是很少因為過失殺人,要殺人也一定是他犯了國法、軍法。這樣的統帥才會誕生真正的鐵軍。
歷史中的曹操,或許很多人會誤會他,認為他就是一個貪得無厭、好色的梟雄。但是不得不說曹操終結了這場混亂,雖然後期三家並立,但是曹操真正的做到了不讓中國再次分崩離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