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諸葛亮在帶領蜀國平穩地度過了劉備去世的危機後,整頓了內政,然後開始了第一次北伐。這一次北伐,諸葛亮準備很充分,而魏國也沒想到失去了劉備的蜀國竟然敢主動進攻,一下子就陷入了手忙腳亂的地步,三郡之地瞬間落入諸葛亮之手,讓長安處於危險之中。
就在局勢一片大好之際,魏國的援軍逼近街亭,如果不在此處擋住魏軍,那麼諸葛亮的北伐成果不僅會喪失,甚至自己都有危險。為此,諸葛亮派馬謖到街亭去阻攔魏國的援軍,在出發前,諸葛亮特地向他強調了街亭的重要性。而馬謖也拍胸保證自己能守住街亭,如果失誤,就甘願受軍法處置。
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馬謖丟了街亭,最後也被諸葛亮所殺。但勝敗是兵家常事,蜀國人才本來就少,雖然馬謖不是領兵打仗的統帥,但在參謀方面,卻是一等一的人才,諸葛亮就為丟失街亭而殺他,是不是太過嚴厲了?
但是從馬謖的表現看,即便街亭一戰蜀軍打贏了,馬謖依然有罪。因為他首先一到街亭,就自作主張上山紮營,這和諸葛亮交代的部署完全相違背;其次在打敗之後,馬謖還率先逃跑了。如此大的罪過,即便蜀軍真的能打敗魏軍,他也是功不抵過。馬謖的罪過不在於他丟了街亭,而在於他自作主張,在關鍵時刻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所以,殺馬謖是必定的。
正是因為馬謖違反了軍紀,對於諸葛亮這樣一個執法如山的人來說,是絕對不會饒恕馬謖的。而馬謖在事前、事中、事後的處置,都是違反軍法的,這樣的人,就是長兩個腦袋,也不夠殺。所以,諸葛亮按照軍規處死馬謖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馬謖是違反軍法被殺,但也似乎說不過去。因為在之後魏延也幾次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而打了敗仗,諸葛亮不但沒有殺魏延,甚至都沒有處罰他。為什麼獨獨對馬謖過不去呢?
背後的原因多半是諸葛亮認為馬謖這個人沒有什麼用,留在軍中是一個危險的壞事人物。因為馬謖經常吹噓自己的本事大,而且帶兵到街亭後,違背常識和諸葛亮的規劃,把軍隊佈置到山上,而且還拒絕了王平的意見,這足以證明馬謖是一個誇誇其談而帶兵能力的庸才。這樣的一個人多一個不多,殺一個不少,諸葛亮沒必要為他感到可惜。
正是因為諸葛亮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即便馬謖在失敗後沒有投敵,而是跑回了四川,並且向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表示懺悔和認罪,讓官兵都深受感動,而且來到前線的蔣琬都親自為他說情,但諸葛亮還是認為這樣的廢物沒有利用價值,唯一的用處就是殺掉他以正軍法,這樣,對於今後帶兵還能起到威懾作用。所以,才堅持要殺馬謖。
對於蜀國本來就缺乏的人才現狀來說,殺一個馬謖解決不了問題,只是諸葛亮認為為一個庸才廢棄軍法是不值得的。所以,才堅持要開殺戒。畢竟,當初派馬謖領兵,許多將領都不同意,是諸葛亮力排眾議的結果,如果不秉公執法,那麼今後諸葛亮在帶兵方面,就肯定沒有威信了。
諸葛亮是一個處事公正的人,在面對馬謖犯下如此大錯時,即便他是自己最親密的戰友,諸葛亮也不會徇私情。所以,揮淚斬馬謖才成為歷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