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可能很多人對魏延有偏見,魏延在正史的記載中,對後期的蜀漢政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三國誌·先主傳》記載:「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當初魏延跟隨劉備的時候,劉備高度認可魏延,從封魏延的官職就能看出來。劉備入蜀把魏延提拔為門牙將軍,劉備當漢中王的時候,把魏延提拔為漢中太守、拜鎮遠將軍;劉備去世以後,蜀國的武將戰死的戰死,老的老;魏延便脫穎而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很多人建議讓魏延為先鋒,但是諸葛亮重用的是馬謖,結果街亭丟失馬謖被斬,然而魏延還算盡忠盡責,對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可惜諸葛亮沒有採納。那麼,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為何不重用魏延呢?可能有三大原因。
第一魏延和諸葛亮的想法、格局完全不一樣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的職位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諸葛亮實際上就是蜀漢的當家人。因為大小政事都是他親自處理,劉禪當好他的「皇帝」就行了。然而魏延呢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魏延雖然也是亭侯級別的,但是魏延還是要聽命於諸葛亮的。
魏延這個人確實有將才,但是他和諸葛亮站的位置不一樣,考慮的問題也就不一樣。魏延獻出「子午谷奇謀」,是一種冒險的戰略,是要拿將士的生命做賭注,然而諸葛亮考慮的是整個蜀漢政權,他不可能拿著將士的生命做賭注,必須得穩贏,所以諸葛亮沒有採納魏延的奇謀。
第二魏延性格比較高傲,導致和同事不合
在蜀漢有兩位武將,性格比較高傲。一位是關羽,另一位是魏延;關羽和魏延又不一樣,關羽從黃巾起義的時候,就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四處奔波,更重要的是,人家兩個還是結拜兄弟。關鍵時刻,劉備還替關羽求情,還有一點關羽的武藝超群,關羽的高傲是很多因素促成的。
然而魏延性格也高傲,史書上形容他「剛粗」,「剛粗」的意思就是脾氣固執、直性子、為人傲慢無禮,這種性格導致和同事關係相處得不好。一般人對魏延,覺得惹不起還躲不起嗎?然而劉備的宗親劉琰,諸葛亮的長史楊儀就和魏延關係不好,矛盾極度惡化。
第三諸葛亮會提拔自己的人,不想提拔魏延
諸葛亮手下的馬謖、楊儀都是屬於荊州派系,恰巧楊儀又和魏延不合,諸葛亮也沒有調節魏延和楊儀的關係。同時,諸葛亮想讓馬謖立功,所以必定得要對魏延進行打壓。儘管魏延提出計謀,諸葛亮也不採用,可以看出,蜀漢後期政權,雖然良將少了,內部還是勾心鬥角。
對於魏延的死,主要責任不在諸葛亮,主要是因為楊儀和魏延爭鬥的結果。你說魏延反叛確實冤枉他了,但是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卻違反諸葛亮的遺命,以私憤率先攻楊儀,導致士卒不從,都是因為魏延狂妄自大,審時度勢不明。等於給了楊儀機會,魏延屬於自取其禍。
總結:劉備死後,諸葛亮不重用魏延,首先和蜀漢內部的矛盾有關係,這就是魏延的性格導致的;另外一點,諸葛亮和魏延長的高度不一樣,考慮的問題也不一樣;魏延是沒有搞好和領導的關係,也沒有搞好和同事的關係。儘管有才,也沒有施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