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顧程昱的提醒而採納龐統獻的連環計?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為何不顧程昱的提醒而採納龐統獻的連環計?

曹操是三國時期文韜武略的政治家,他戰績無數,也為後來的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老馬總有失蹄的時候。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說曹操失策的判斷。

曹操在赤壁之戰上的慘敗,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羅貫中的演義,龐統獻的連環計在配合周瑜、諸葛亮的火攻大計上,可謂是至關重要,功不可沒。若沒有龐統獻的連環計,縱然有周瑜的大火,諸葛亮的東風,黃蓋的苦肉計、闞澤的詐降計,也難以把曹操的83萬大軍燒的抱頭鼠竄,一潰千里。

赤壁之戰的高潮固然是諸葛亮巧借東風通過周瑜的一把大火而把曹軍燒的鬼哭狼嚎,倉皇逃命,但戰前的智斗卻尤其精彩,也尤其關鍵。

令人費解的是,曹操身邊也有著一大幫子謀士參謀,其智術、謀略也絕不輸於周瑜、諸葛亮等人,為何就看不透龐統所獻連環計的破綻而挽救曹操於不敗呢?

按照羅貫中的演義,曹操上了龐統連環計的大當,而且是上的心悅誠服。龐統的連環計是配合周瑜、諸葛亮火攻之策的關鍵一環,是戰前運籌帷幄的周瑜通過自己的反間計精心包裝、主動推銷給曹操的。正如諸葛亮巧借了蒼天的東風,周瑜則巧借了盜書的蔣干。蔣干在曹操與周瑜的智斗中,也是非常關鍵的樞紐性人物,沒有他的穿針引線,黃蓋的苦肉計、闞澤的詐降書、龐統的連環計,都不可能水到渠成到曹操那裡。

且看龐統的出場。龐統的 連環計是通過魯肅推薦給周瑜的。在周瑜通過魯肅問計於龐統時,兩人有一番推心置腹的思想交流。龐統密謂肅曰:「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大江之上,一船著火,余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作一處,然後功可成也。」周瑜聽後,佩服的五體投地,並尋思為我行此計者,非龐士元不可。

恰巧這時候蔣干奉曹操之命前來江南二次探營,於是周瑜便借他之手,把邂逅相遇的龐統拱手獻給曹操。

那是一個滿天星光的夜晚,被周瑜軟禁的蔣干走出軍營,散步解悶。忽聞讀書之聲,信步尋去,邂逅了龐統,因窺察其歸曹之心,而如獲至寶,並連夜過江,獻給曹操。

曹操在對酒當歌中曾有著周公吐輔,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在這種雄心壯志下,他對天下賢才的渴望、思慕與尊崇,也都是至真至誠的,其迎送之禮也往往都是超高規格的。

聽到龐統前來,曹操親自出帳迎入,並稱今得惠顧,乞不吝教誨。在江邊旱寨的一睹軍容上,曹操更是給足龐統的面子,與其並馬登高而望。與孫權、劉備初見時因其貌醜陋而對龐統的傲慢相比,曹操顯得尤其謙卑。

經過帳中的一番交談,龐統高談闊論,應答如流,曹操也是深服其論,慇勤相待。在談及水軍多疾,須良醫醫治時,龐統因勢利導地獻上自己的連環計,稱「某有一策,可使大小水軍,並無疾病,安穩成功。」曹操聞之大喜,統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流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借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也可走,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

識破龐統所獻連環計暗藏巨大隱患的,除了他的好友徐庶之外,也還有曹操的重要謀士參謀程昱、荀攸等人。在曹操看到鐵索連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之時,程昱提醒道,船借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荀攸也稱,仲德之言甚是。面對兩人的提醒,曹操卻大笑道,程仲謀雖有遠慮,卻還有見不到處。程仲謀又見不到啥呢?曹操曰,凡用火攻,必籍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北風西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與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了。

透過曹操與程昱、荀攸的這番對話,可以看出周瑜、諸葛亮的火攻之策,交戰雙方都是心知肚明的,並不是什麼秘密。曹操對天時氣象的洞察與敏感,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說曹操驕傲輕敵、麻痺大意,疏忽防火,而招致赤壁慘敗,也是站不腳的。

曹操的慘敗只能怪他漏算了諸葛亮的七星壇祭風,也即天公與他的刻意作對,是天不助操,是上天不成全他的一統大業。

撇開人心向背的政治角度,若單從軍事角度上看,龐統所獻的連環計對解決曹軍不慣乘舟,水戰多疾之病,也稱得上是一味良藥。但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龐統獻的連環計也是如此。對於龐統所獻連環計的兩面性,正面的積極作用與負面的消極影響,曹操及其謀士參謀至少是深謀遠慮到的,也不是一點不設防的。所以,單純地迎合羅貫中的演義,說曹操因為自己不能深謀遠慮而上了周瑜、龐統火攻計、連環計的大當,而招致赤壁鏖兵的慘敗,至少是有失歷史公允的。不能簡單地說曹操在戰前與周瑜、諸葛亮的智斗中上當受騙了,而應該說落敗於天時的偶然性突變。為啥呀,因為曹操及其謀士參謀對周瑜、諸葛亮的火攻之策以及龐統的連環計的兩面性的認識,也是心知肚明的。若沒有隆冬時節氣象上的那一刻違背常理常規上的突變,被火燒的也就不是曹兵了。到那時,龐統的連環計幫助的也就不是江南的周瑜,而反倒是北面的曹操了。

正因為如此,對於諸葛亮七星壇祭出的這股突如其來的東風,唐代詩人杜牧也只能概歎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