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會在赤壁大敗?看看學者們是如何評價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為何會在赤壁大敗?看看學者們是如何評價的?

蔡東藩:黃祖本無才智,而孫堅死於祖手;孫策又不能親復父仇,命為之,勢為之也。堅阻於命,策限於勢;至權承父兄之業,用瑜蒙諸將,一出再出,

三國時期雖然局勢紛繁複雜,各路諸侯的勢力也犬牙交錯,但是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小打小鬧,只有那幾場大戰才是具有決定性的戰役,而恰恰是這幾場決定性的戰役對三國的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使得三個國家可以北南西相互鼎立成為了這樣的一種局面。

而赤壁之戰自然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戰役,後世有許多史書和歷史學者窮盡一生來探索這場戰役,從戰爭的原因經過到結果,再從戰爭的背景入手去分析三個方面的事例。所以今天我們就從更細節化的角度來瞭解,赤壁之戰當中能夠擁有百萬之眾的曹操為何一定會失敗。

首先,曹操陣營當中有許多非常有才華的謀士參謀,例如程昱,荀彧和郭嘉,對於諸侯王來說,能夠擁有推心置腹一樣的交心朋友來為自己出謀劃策自然是一件幸事,可是曹操卻沒有聽從自己手下的安排。

他在戰爭之前給東吳方向的孫權寫了一封勸降書,在這封書中,曹操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為何要勸強東吳,並且告知東吳他現在帶領著80萬水軍來攻打南方,而且如果東吳不能夠及時投降,那就會兵敗被俘,最終結果自然是滅亡,他還在心裡暗暗地強調,希望東吳孫權可以殺掉劉備。

這封信送出之後,曹操自以為正如信中所描述的那樣事情就會按照他的計劃一步步發展,可是他手下的著名謀士參謀程昱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曹操的計劃是錯誤的,東吳的孫權不可能殺掉劉備,反倒會和劉備一起聯合來反抗曹操。

所以從全局分析,曹操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輕敵,正因為輕敵,所以才會做出錯誤的決策。首先他沒有聽從自己謀士參謀的建議,他並沒有做出周全的準備和考慮,草草的決定向東南方向進軍,在軍隊數量上他謊稱自己有80萬人。

李慈銘:三國時,魏既屢興大獄,吳孫皓之殘刑以逞,所誅名臣,如賀邵、王蕃、樓玄等尤多。少帝之誅諸葛恪、滕胤,皆逆臣專制,又當別論。

可是諸葛亮對全局分析過後就瞭解曹操的水軍部隊最多不會超過20萬,所以當敵人明確的知道自己軍事力量和軍隊數量的多少,他們就會做出積極和有效的應對。

第二個方面是曹操的軍隊並不熟悉東南方向的水軍作戰,雖然曹操之前已經在北方訓練過一部分軍隊,可這些人只是在訓練當中進行演練,並沒有實際的戰爭進行磨練。

而相比之下,東南方向的水軍不僅僅是土生土長的部隊,而且他們也經歷過大大小小上百場戰爭的磨練,從士兵素質和軍隊作戰能力上都略勝曹操一籌。所以當劉備的2萬人和東吳的3萬人聯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戰鬥力,自然曹操難以招架。

第三個原因也正是史學界經常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原因,是曹操忽略了自己大本營的麻煩,西面的馬騰和韓遂並沒有完全的解決,並且他所佔領的荊州雖然為他提供了6萬名水軍士兵,可這6萬人也只是表面上歸咎於曹操,並沒有心底裡臣服於曹操。所以軍隊內部軍心渙散和大本營後方沒有安定,成為曹操向東南進軍的重要禍患。

在赤壁之戰結束之後,從曹操寫給孫權的信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戰役過程中曹軍部隊許多士兵都爆發了瘟疫,而且他們水土不服,自然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和調整。恰恰東南方向孫劉聯軍以逸待勞,在軍事素養上便做到了搶佔先機,事半功倍。

曹操放棄了自己強大的步兵實力,放棄了北方的戰馬,反倒去選擇自己本不擅長的水軍部隊,這在根本上就是失策。雖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能夠更好地引導戰爭的輿論,可是這並不能夠為曹操的戰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綜合來看,天時地利人和,曹操表面上全部擁有,但實際上他並沒有佔據任何一個方面,就單單東南方向長江水域的情況他就並不瞭解,所以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曹操這場戰爭一定會失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