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的九次北伐引起眾怒,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姜維的九次北伐引起眾怒,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姜維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諸葛亮六次北伐,威震曹魏,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雖然搭上了並不老的命,但是也逼得司馬懿做縮頭烏龜,面對諸葛亮送來的女人頭巾和衣服,也不敢出戰。甚至最後諸葛亮死了,司馬懿還心有餘悸,不戰而退,留下「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笑料。

諸葛亮死後,被公認為繼承其衣缽的姜維,發動九次北伐,比諸葛亮還多了三次。對此深深感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可是,姜維的九次北伐,卻遭到大面積反對,以至引起眾怒,最終導致蜀漢亡國。

這九次北伐,親們自己判斷蜀漢亡國是不是由姜維導致的。

假如姜維不北伐,蜀漢會不會多存活幾年?

第一次

延熙十年(247年),雍州、涼州一帶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帶著廖化,率兵出隴右接應,順利帶回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部。而且,姜維在重山築城,讓廖化留守 ,在與曹魏接壤的地方安插了一個釘子。

第二次

兩年後的 秋天,姜維進攻雍州,在曲山修築兩城,派人駐守,讓這裡的將士娶妻生子,打算在此久駐。但是,蜀漢將士們還沒來得及洞房花燭,就被曹魏軍隊包圍,守將孤立無援,最終降魏。

第二次北伐,姜維辛辛苦苦築了兩座城,拱手送給敵人,還搭上守城精銳。

這一次北伐失利,直接導致蜀漢主政者費禕對姜維的反對。他對姜維說:「我們和丞相比差得太多,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況我們呢!我們應該保國治民,謹守社稷,至於建功立業,還是等待能人出生了再說吧,千萬不要抱僥倖心理,寄希望於一舉決成敗;如果幻想落空,後來也來不及了。」

從此,只要費禕活著,姜維能調動的軍隊,從來超不過萬人。

第三次

第二年臘月,姜維再次出兵進攻西平,未克,但是俘虜一員魏將,名叫郭脩。

三年後的大年初一,郭脩刺殺費禕。有人懷疑郭脩是姜維安排的殺手,這人總是反對,後來這人正巧被刺殺,是姜維派的人嗎

第四次

費禕屍骨未寒,姜維率數萬人北伐,包圍南安。

第四次北伐,姜維久攻不下,軍糧耗盡,無奈而返。

第五次

僅僅過了一年,曹魏狄道縣長李簡向蜀漢請降,姜維乘機率軍北伐,大獲全勝,然後遷河關、臨洮、狄道三縣居民入蜀,安然撤回。

第五次北伐,更像是去搶劫人口。

第六次

又過了一年,曹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姜維又找到了出兵理由。

這一次,征西大將軍張翼站出來,在朝堂上直接反對姜維,說國小民勞,不宜黷武。

這是姜維第一次受到公開質疑。

張翼是益州本地人,他的態度,也代表了益州人的態度。劉備的到來是益州人的噩夢。劉備以武力方式奪取益州,點燃益州的連綿戰火,四十多年了,益州人把子弟送上前線,連屍骨也沒迎回來,把種的糧食送上前線,自己卻食不果腹。

劉備復漢,可以說是忠於漢室;

諸葛亮復漢,是忠於劉備;

姜維復漢,是忠於諸葛亮。

陳瓷老師想代替親們問一句:誰會忠於百姓?

姜維不顧反對,執意北伐。

這一次的運氣有點好。姜維進攻狄道,大破雍州刺史王經,王經退守狄道城。

姜維要乘勝前進,張翼阻擋:「再進軍或許會毀掉這次的大功。」

姜維大怒,一把推開張翼,衝他吼道:「你這個畫蛇添足的傢伙!」

第六次北伐,姜維不聽張翼阻攔,執意進軍,圍攻狄道,城不能克,曹魏援軍趕到,姜維只好率部退駐鍾題。

第七次

一年後,姜維出兵祁山,與鄧艾戰於段谷。此戰,鄧艾還未發力就擊敗了姜維,鄧艾軍隊就像砍菜切瓜一樣地攻殺蜀漢軍隊,「斬首獲生,動以萬計」,「斬將十數」。

戰後,魏帝曹芳派使者到前線犒勞鄧艾軍隊,「犒賜將士,大會臨饗,飲宴終日」。

鄧艾被掌聲包圍的時候,慘敗而歸的姜維卻淹沒在怨責聲裡。

朝野怨言沸騰,姜維無奈,學諸葛亮在街亭之戰的玩法兒,自貶為後將軍,但是仍然負責大將軍的職務。

第七次北伐,姜維一敗塗地,差點兒把自己也搭進去。

第八次

次年五月,魏將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姜維以為這次又是北伐機會。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到達沈嶺。

鄧艾率軍據守,依芒水築城,與姜維對峙。

蜀軍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姜維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次年春天,諸葛誕敗亡,姜維徹底失去機會,無奈引軍而還。

第八次北伐,就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翻版。渭濱換成了芒水,司馬懿換成了鄧艾,諸葛亮換成了姜維,不換的是蜀漢的勞而無功。

越來越多的蜀中子弟永遠地留在了前線,越來越多的家庭失去父親、丈夫和兒子。

當曹魏和孫吳都熱火朝天地屯田時,姜維卻把整個益州的農夫都變成征夫。一旦有戰事,曹魏有九州之農支持前線,而益州則是牽動全境之民。

陳瓷老師認為,忽視民生,貪慕功名,是姜維的軟肋。

多年的北伐行動,已經成了蜀人的災難。在姜維回到成都後,又一個蜀人公然站出來對姜維說「不」了。他就是《三國誌》作者陳壽的老師譙周。譙周寫了一篇《仇國論》,對姜維不顧「蜀人愁苦」而執意北伐進行諷刺。文章中,譙周說當時形勢是蜀弱魏強,蜀漢又未學勾踐恤眾,所以想以弱斃強是不可能的,蜀漢的的治國方針,應當是學周文王那樣休養生息,軍事路線應該是「時可而後動,數合而後舉」。

譙周警告姜維不要再折騰蜀人,不要拿著別人的雞蛋去撞石頭。

劉禪對這篇攻擊姜維的《仇國論》什麼意見?姜維為劉家浴血奮戰,劉禪會支持他嗎?劉禪很顯然也想做一個統一天下的皇帝,但是,從小被劉備嬌寵,即位後又被諸葛亮包辦,劉禪成了一個甩手掌櫃。劉禪是三國最灑脫的皇帝,做個小國皇帝也無不可,被朝臣控制也無不可,只要是別讓他宵衣旰食,保證他食有美味,伴有美女、居有華宇,就一切0K。蜀漢的輔政大臣,都很強勢,但是皆無叛逆之心,這與劉禪甘願放權是分不開的。

軍國大事,諸位愛卿看著辦吧。

什麼北伐啊,什麼仇國啊,別拿來煩朕!

第九次

十時隔兩年,姜維再次請求北伐。

沒等益州人開口,襄陽人廖化站了出來,說蜀漢連年征伐,被折騰得不輕,士兵和百姓都不得清淨,何況魏國有鄧艾,雖然說話磕磕絆絆,但是打起仗來行雲流水,不是個好惹的茬兒。

廖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家都聽出來了,他是說姜維不是鄧艾的對手,不要去自討沒趣。

廖化的反對,代表著姜維在失去益州本地派的支持之後,又失去了荊州外來派的支持。蜀漢各方勢力大致分為三派:益州本地派,劉璋舊部,劉備從荊州帶來的勢力。到姜維時代,劉璋舊部已經式微,幾可忽略不計,只剩下益州本地派和荊州外來派在博弈。

姜維不是益州本地派,也不是荊州外來派,他是曹魏降將派。依靠諸葛亮的強推,他後來居上,成為諸葛亮之後蜀漢第一武將,這讓以蜀漢純正血統而自居的荊州派頗為不滿。受諸葛亮的影響,荊州外來派是很支持姜維的,但是姜維偏偏不能戰勝鄧艾,一次次被鄧艾攪局。

你行不行啊,不行就換人,荊州派開始質疑姜維的位置。

荊州派早就對姜維不滿了,廖化的質疑更有份量。廖化是個老革命了,在關羽手下當主簿,跟著關爺浴血奮戰時。姜維才是一個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關羽敗走麥城後,廖化詐降東吳,後詐死,帶著母親回到蜀漢,他那一代的武將紛紛去世後,在人才凋落的蜀漢,他算得上元宿了,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稱先鋒」。

人老是寶,老將廖化的告誡應該重視,但是矜持高傲的姜維,對他的話置之不理。

十月份,姜維頂著初冬的寒風,踏上了第九次北伐的道路。這一次,姜維的目標是洮陽。

廖化老淚縱橫,絕望地說:「『戰爭不停,就是自焚』,說的就是伯約啊。智力不比敵人高,兵力比敵人少,卻用兵上癮,怎能成事?」

姜維逼得廖化背起了《詩經》:「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姜維啊姜維,你不出生在之前,不出生在我之後,偏偏和我出生在一個時代,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廖化對姜維是敢於開口這樣罵的。

姜維的不幸,還在於他和鄧艾出生在一個時代,屢屢壞他北伐好事的,總是鄧艾。

人的衰老是從不能突破現實開始的。這一次 ,六十一歲的姜維,在侯和慘敗給六十四歲的鄧艾。

這是姜維的第九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

從此,蜀漢再無力量發起進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