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郤正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尤其是三國中前期,文臣武將輩出,奇謀詭計並用,形成了無數精彩的歷史片段。然而,隨著晉朝一統天下,後期的英雄人物卻並不為人所知。尤其是蜀漢和東吳,被人認為人才青黃不接。其實,歷史大勢所趨,並不是個人能力不及,比如在蜀地就有一位著名的大儒郤(xi)正。
郤正出身於官宦之家,經歷卻相當曲折。他的祖父郤儉本是益州刺史,卻在天下大亂時被黃巾軍所殺。他的父親跟隨孟達投奔了曹操,母親改嫁他人,也就是說,在那個亂世風雲年代,郤正由「官三代」一下子變成了孤苦無依之人。
他怎麼生活下來的,史書並沒有記載,但一定是相當貧困。但郤正年少時便博覽群書,剛剛20歲就以文章驚動益州。這時候,劉備入川,建立了蜀漢政權,聽到了他的大名,召為秘書吏。
這時候注定是諸葛亮等人的時代,郤正並不引人注目。但是,他卻繼續窮經皓首地鑽研史籍,將兩漢的名家比如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蔡邕的作品都研讀了個遍。特別是一部《釋譏》,讓他名聲大噪。他雖然淡泊寧志,不附權貴,地位陞遷得並不快,卻也一步一個腳印當上了蜀國的秘書令。
這個官職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掌管詔書的起草。當魏將鄧艾兵臨城下時,蜀國已經完全沒有抵抗的力量。在譙周的提議下,後主劉禪決定投降。作為一國之君,這並不光彩,可這畢竟避免了毫無意義的流血犧牲,保全了一城百姓。蜀國的降表,就是由郤正起草的。
歷代以來,寫下降表的人,其實都不一定是奸臣,但他們往往被世人所唾棄。郤正確實一個例外,因為劉禪被命遷往洛陽時,並沒有什麼大臣願意跟隨,只有郤正和殿中督張通願意拋棄妻兒老小,伴隨劉禪上路。
亡國之君成為階下囚,命運是十分悲慘的。劉禪能在魏國都城活下去,有著各種原因,其中郤正功不可沒。他一路上就向劉禪講解各種禮法,告訴他已經不是皇帝,言行舉止都應該注意,這也有助於劉禪保住一命。
然而,郤正百密一疏,卻在一次宴會上出了餿主意,差點前功盡棄,斷送了劉禪的性命。那是司馬昭宴請劉禪,特意吩咐要演奏蜀國的歌舞,以勾起蜀國君臣的相思之情。當時蜀國的舊臣們想起昔日的風光,如今卻不得不侍奉新主,不由掩面而泣。
唯有劉禪,看得非常起勁,談笑自若,彷彿還是當年模樣。司馬昭感到很奇怪,詢問他:「安樂公難道就不思念蜀國嗎?」劉禪聽到後,沒心沒肺地說出那句十分經典的台詞:「此中樂,不思蜀也」。司馬昭感歎道:
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這段對話,被郤正聽得清清楚楚。他十分著急,只好等到劉禪上廁所的時候,也跟了過去,告訴劉禪:「您怎麼可以這麼回答呢?等下司馬昭再問您的時候,您就應該先注視前方,雙眼緊閉後再打開,然後沉痛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郤正還叮囑劉禪,這麼說了之後,司馬昭就會將他們放回蜀地。
結果,司馬昭果然問了第二次,劉禪也學著郤正的話說了一遍。因為司馬昭心機重,早就看到郤正跟著劉禪出去了,故意說:「這話我怎麼聽起來像是郤正說的?」劉禪一下子將郤正賣了,馬上點頭:「對對對,這就是郤正教我說的。」
司馬昭看到劉禪老實到了這個程度,愚蠢到了這個程度,一笑而過,不予理會。
其實,劉禪到底是真傻還是大智若愚,實在難以判斷。但是,郤正這一句話,看似聰明,其實完全是無知。司馬昭是什麼人,那是三國奸雄之一,他花了大力氣才滅掉蜀國,難道又縱虎歸山,放他們回去?就因為後主想家,想先祖陵墓,司馬昭就會婦人之仁嗎?
司馬昭沒有起疑心,順勢殺掉劉禪,已經是蜀漢君臣的幸運了。郤正的小聰明,在絕對實力面前根本沒有什麼用。不過,他並沒有熱鬧司馬昭,反而讓司馬昭覺得是忠心之人。後來,晉武帝司馬炎也很讚賞他,將他任命為巴西郡太守。他居然又以這種方式,這種身份,重返了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