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何許人也?不說大家都知道。劉備何許人也?不說大家也知道。作為大漢開國君主,劉邦的歷史功績遠遠大於劉備;身為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主人公之一,劉備的名氣明顯超過劉邦。雖然這爺倆之間隔著四百多年,但作為劉邦嫡孫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的劉備早年在性格、愛好、志向以及經濟狀況上和他的老祖宗劉邦卻如出一轍,頗為相似。
劉邦早年做過亭長,這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大體上相當於人民公社時期的大隊(由幾個村組成)隊長。這種不入流的公務員工資少得可憐,而他又好吃懶做,貪酒好色,所以家裡窮得叮噹響,可謂一窮二白,徒有四壁。他最喜歡的東西,除了醇酒美姬,還有一樣,那就是交朋友,不管是地痞流氓,還是縣政府的大官二衙役,他都能說得上話,是個黑道白道兼吃的人物。一次,劉邦出差見到了秦始皇的車駕儀仗,不由心生羨慕,發出一句震撼古今的讚歎:「大丈夫當如是也!」大概從那時候起,他就有了要幹一番大事業的想法。
無獨有偶,劉備少年時失去父親,以賣草鞋打草蓆維持生活,15歲時才由叔父劉元起資助進學堂識字讀書。可是,劉備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卻喜歡玩樂,追求穿戴,整天呼朋引伴四處玩耍,劉元起根本管不住他,只有一聲歎息的份!然而,劉備卻有著更高的志向,他在和夥伴們玩耍時,曾經指著他家東南角的一棵大桑樹說他長大後一定能經常乘坐像那桑樹一樣的「羽葆蓋車」(古代的一種皇家御車)。雖然劉邦和劉備都有著雄心壯志,滿腔豪情,但他們所選擇的政治方向卻是完全不同的,劉邦走的是「造反派」的革命道路。秦朝末年的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建立了「張楚」政權。劉邦在沛縣殺死縣令起兵響應,大家稱他為「沛公」。他號召當地青年加入隊伍,很快就聚集了三千人。後來這支隊伍與項梁(項羽的叔父)的隊伍會合,共同擁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的楚懷王。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率軍攻入關中,秦王子嬰出降,秦朝滅亡。不久,兵力遠遠超過劉邦的項羽帶兵接管了關中並控制了全國大部分領土。後來,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讓他去統領巴蜀和漢中一帶。
而劉備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保皇派」。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黃巾起義,天下大亂,公元184年,劉備依靠馬販子朋友資助的錢財組建了一支二三百人的武裝,隨後帶兵投奔校尉鄒靖,參與鎮壓黃巾軍,黃巾起義被鎮壓之後,劉備憑借軍功當了安喜(今河北定縣東南)縣尉(相當於副縣長),分管一縣治安及牢役。
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劉備先後投靠袁紹、曹操、劉表等人,最後聯合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才在荊州立住腳跟。公元214年,向西發展的劉備帶領大軍「和平解放」成都,接任益州牧,和他的老祖宗劉邦一樣成了巴蜀地區的統治者,而且很快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
歷史又將劉邦和劉備推到了一個相同的十字路口,那麼他們的結局會不會一樣呢?
在巴蜀站穩腳跟之後,劉邦就採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打到了關中地區,接下來,他的軍隊從少到多,由弱變強,地盤也越來越大,最終把剛愎自用的項羽趕到了烏江邊。項羽一敗塗地,拔劍自刎,劉邦統一了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當時兩廣地區還有個南越國,後來才歸順中央政府)。當年那個羨慕秦始皇的小亭長竟然真的面南背北、稱孤道寡做起了皇帝,並且開創了大漢四百年的江山,比秦始皇的短命王朝不知要強多少!
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繪製的藍圖,劉備也是要衝出蜀地,劍指長安,繼而橫掃中原,一統天下的。可惜時運不濟,天不假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利後病死在白帝城,把這副重擔留給了忠心不二的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祁山,其繼位人姜維繼之九伐中原,雖也取得一些勝利,但時移勢易,魏國的實力已遠遠超出蜀漢,而蜀國皇帝又是那位扶不起來的阿斗,所以最終只能是一場春夢杳然去,空留遺憾在人間。
劉邦、劉備早年相似,而後一個造反,一個保皇,卻殊途同歸,都佔有了巴蜀之地。二人都有北進關中,一掃天下之志,最終前者宏圖大展,「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的猛士兮守四方」,而後者「遺恨失吞吳」,崩在永安宮,留下了千古哀歌。此間況味,值得後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