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著名將領陸遜的一生有何作為?最後被孫權活活氣死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著名將領陸遜的一生有何作為?最後被孫權活活氣死

東吳著名將領陸遜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自孫權繼承父兄之業之後,他在軍事上最依賴的人便是周瑜;周瑜去世後,孫權依仗魯肅;魯肅去世後,孫權派呂蒙代受陸口,呂蒙不負所托,擊敗關羽,但隨後病重身亡。

公元221年,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借口,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阻,發兵5萬攻打東吳。孫權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呂蒙已經病逝,東吳前線沒有統帥之才。孫權想起,呂蒙死前曾向孫權推薦過陸遜,於是,孫權命陸遜為大都督,讓他帶兵五萬抵擋劉備的兵鋒。

在江東,不乏能征善戰之輩,而陸遜資歷尚淺,軍事才能並不出眾,因此,當孫權任命陸遜為帥時,不管是江東舊將,還是宗室貴戚,皆不服氣。因此,陸遜在軍中小心謹慎,從不敢輕易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接下來,劉備圍攻夷道的孫桓,陸遜不發兵救援;劉備幾度邀戰,陸遜固守,堅決不出兵。眾人皆以為陸遜膽小畏戰,更加看不起他。誰知,陸遜故意如此,讓劉備輕敵。最後火燒連營七百里,把劉備打得丟盔卸甲,無顏再回成都。

從此,劉備一蹶不振,兩年後,劉備病逝在白帝城。可以說,是陸遜直接導致劉備之死。

夷陵之戰大獲全勝,並沒有讓東吳舊將們全部閉上嘴,有人雖然心裡自歎不如,但嘴裡還不忘說陸遜運氣好。6年後,陸遜再次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讓所有人無話可說。

公元228年,吳將周魴向曹休詐降,曹休吃了大虧,惱羞成怒,領兵十萬攻打東吳。孫權急命陸遜為大都督,率軍迎戰。陸遜在石亭一舉打敗曹休。

曹休乃曹魏大司馬,多次戰勝東吳,是曹魏軍事方面的頂樑柱之一。第一次和陸遜交戰,就被陸遜吊打,可見陸遜實力之恐怖。石亭之戰後,曹休冒死逃出生天,但最終羞愧而死,曹休之死,罪魁禍首還是陸遜。

陸遜初出茅廬,火燒連營大勝劉備,從此西蜀不再輕易向東吳動武。

陸遜再次出戰,在石亭教曹休做人,從此曹魏20年不再興兵南下。

三國之中,能夠橫掃蜀魏,且做到完勝的將領,僅陸遜一人。陸遜的驚艷表現,也讓他超越了周瑜、魯肅、呂蒙等前輩。於是,當陸遜從石亭歸來,孫權宴請群臣,和陸遜共舞,創造了一段「解衣共舞」的佳話。

二、出將入相,東吳群臣第一人

橫掃蜀魏之後,在江東地位陡增,公元229年,孫權為了褒獎陸遜對東吳之功,封陸遜為「上大將軍」。從此,陸遜成了東吳歷史上唯一一位「上大將軍」。因為在陸遜之前,根本沒有這個職位。孫權為了封賞陸遜,特地設置了「上大將軍」一職,地位高於三公。因一人而設一職,可見陸遜的地位超然。

同年,孫權東巡,太子孫登留守,孫權擔心孫登資歷尚淺,特從荊州調陸遜回建康,以輔佐孫登處理軍政大事。不僅如此,孫權還讓諸位皇子都必須聽從陸遜的教導。孫權離京後,建昌侯孫慮因斗鴨惹事,陸遜嚴厲地教訓了孫慮,並且命孫慮拆毀斗鴨欄。要知道,孫慮乃孫權的次子,陸遜能夠如此輕鬆地教訓孫慮,足以證明他的地位。

孫權的弟弟孫翊有個兒子名叫孫松,此人仗著是孫權的侄子,整日在軍中毫無紀律,有一次被陸遜撞到,陸遜當著眾人的面剃光了孫松的頭髮,讓孫松顏面盡失。但縱觀整個江東,包括宗室王公在內,無人敢為孫松說話。

後來,孫權回京,太子孫登親自向孫權匯報,說陸遜忠誠勤勞。也就是說,陸遜雖然對待諸皇子、公子嚴厲,但包括太子孫登在內,大家都認為陸遜為人正直,並無不忠。自古以來,輔臣難做,陸遜能夠做到如此,非常難得。

公元244年,在顧雍去世後,孫權任陸遜為丞相。至此,陸遜已經「出將入相」,完成了古代士大夫的夢想。

陸遜雖然出將入相,位極人臣,然而,陸遜在孫權心中,真的是一位純臣嗎?

三、吳郡士族,陸遜和孫權的「同床異夢」

眾所周知,當年孫策之所以能佔據江東,成為江東梟雄,孫策所依仗的並非江東集團,而是所謂的「淮泗集團」。比如,張昭、諸葛瑾、周瑜、魯肅等人,皆是從淮泗「南渡」而來,而陸遜並非出自淮泗集團,他本身就是江東望族出身。當初淮泗集團「南渡」到江東,江東大族遭到了淮泗集團的屠殺和打壓。也就是說,從一開始,陸遜就不是孫權的嫡系。

陸遜的父親早亡,他的祖父陸康(廬江太守)一手將陸遜帶大。當年孫策圍攻廬江,陸康抵擋了孫策兩年,後來病逝,為了守住廬江,陸遜的族人犧牲了一大半。孫策在江東的根基是用鮮血和白骨鋪墊的,而陸遜的族人,和孫策其實是有仇的。

陸遜既非淮泗嫡系,又和孫家有仇。孫權雖然力排眾議重用陸遜,但孫權和陸遜的組合,其實並不見得牢固。

另外,陸遜的政治主張,和孫權也並不相同。陸遜篤信儒學,他主張對百姓寬仁,把品德放在第一位。而孫權和曹操一樣,主張法家的「唯才是舉」,把才幹放在品德之前。因此,陸遜多次批評孫權用人不當,孫權對陸遜的政治主張也很不認同,有一次,孫權曾對諸葛瑾說:「陸遜長於計較,這恐怕是他的致命缺點。」

在對待天下大勢方面,陸遜則有些保守。陸遜認為,以東吳的實力,只能固守江東。而孫權則志在天下,孫權多次計劃揮兵北伐,統一四海,而陸遜則反對。即使在陸遜大破曹休之後,他還反對北伐,認為東吳不具備消滅曹魏的實力。

綜上所述,論才能,陸遜在東吳一時無兩。但孫權並不絕對信任陸遜,因為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對一個和自己政治主張完全不同的人交心。孫權重用陸遜,表面上是是親密無間,其實是「同床異夢」。

四、二宮之爭,陸遜休想獨善其身

從西周以來,嫡長子繼承製成了古代的傳統。孫權的長子名叫孫登,在孫權登基之後,立孫登為太子。只是,因為孫權最初並沒有立皇后,所以孫登只佔了一個「長」字,並不佔「嫡」字。

孫權登基9年後,他的愛妃步練師去世,孫權非常傷心,追封步練師為皇后,這就是所謂的步皇后。只是,步皇后並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即孫魯班和孫魯育。

也就是說,在傳統意義上,孫權的兒子是沒有嫡庶之分的。

公元241年,孫權的長子、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年僅33歲。而孫權的次子孫慮也在9年前去世,孫權的三子孫和成了名義上的長子,因此,公元242年,孫和被立為太子。

因為孫權的四子孫霸從小被孫權寵愛,他又和太子孫和年齡相仿。孫權在立孫和為太子後,立即封孫霸為魯王。兩個年齡相仿的兒子,一個是太子,另一個是藩王,其實很正常。但詭異的是,孫和與孫霸在禮儀上並沒有區別,兩人「同宮室,禮秩未分」,大臣們覺得如此下去,必定會導致君臣之禮廢弛,於是紛紛建議孫權出面干涉。

孫權最終給二人確立了尊卑,從此,孫和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孫霸的待遇則江河日下。孫霸不服氣,暗中拉攏心腹朝臣,打算扳倒哥哥孫和。這就算是所謂的「二宮之爭」。

孫霸為人圓滑,他的黨羽遍佈朝野,其中勢力最大的莫過於嫡公主孫魯班。孫魯班和太子孫和的母親王夫人關係一直不好,所以,孫魯班早就想找機會扳倒太子。一次,孫權派太子孫和去宗廟祭祀,孫和便順路邀請太子妃的叔叔張休(張昭的兒子),一同前去。孫魯班聽聞後,第一時間向孫權告狀,說太子根本沒去祭祀,而是去老丈人家「謀大事」去了。

要知道,太子妃張氏乃張昭的孫女、諸葛瑾的外孫女,外戚勢力不容小覷。孫權聽聞太子去了太子妃的娘家,又是在自己生病的時候,立即心生懷疑,若太子依靠張、諸葛兩家造反逼宮,孫權哪還有活路。於是,孫權開始冷落太子,親近孫霸。

孫和眼看著自己一步步失寵,而弟弟離太子之位越來越近,孫和緊張了。

孫和想挽回敗局,他想到了一個大人物——陸遜。

正在這時,陸遜的侄孫陸胤要被派往武昌,孫和和陸胤見面,讓陸胤給陸遜帶話,求陸遜力保自己。

陸遜不僅僅是一代著名將領,他更是江東的智者。當初,太子孫亮還在世時,陸遜奉命輔佐孫亮。此後孫亮去世,陸遜一直在外,他從不輕易和皇子聯繫,就怕惹禍上身,即使在二宮相爭時期,陸遜也不輕易表態。但現在,他已經被捲進來了,已經不能獨善其身了。

一邊是太子,一邊是魯王,陸遜怎麼選?陸遜信奉儒家思想,他當然選擇太子,因為太子是正統,佔著名分呢。

於是,陸遜一道奏折遞到京城,內容曰:

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孫權得到陸遜的奏折後,第一反應就是震驚,孫權心想:內宮的事情,陸遜在武昌都知道,陸遜的手伸得夠長啊?

五、成也孫權,敗也孫權

而陸遜見孫權沒有回復自己,接二連三地上奏。孫權忍無可忍,在朝堂上發怒說:「伯言(陸遜)威脅朕邪?」

很明顯,陸遜認為自己是在忠心諫言,但陸遜在東吳勢大,他直接插手儲君的事情,讓孫權十分不爽。在孫權看來,陸遜是在要挾自己。

沒多久,陸遜的兩位外甥顧譚、顧承二人被孫權下獄,最終流放交州。罪名是「冒領軍功」。

這件事非常蹊蹺:

第一,顧譚、顧承二人一直在陸遜麾下,說他們冒領軍功,其實不如說陸遜偏袒親戚。

第二,陸遜乃東吳大都督,孫權要懲辦陸遜麾下的兩位將領,而且還是陸遜的外甥,按理說也應該提前給陸遜打個招呼,但孫權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給陸遜,擺明了讓陸遜難堪。

這件事情發生後,陸遜終於知道了孫權對自己的態度,孫權是在打壓自己。接下來,太子太傅吾粲因為和陸遜有幾次書信往來,就被孫權以「忤逆」罪下獄處死。陸遜得到消息後脊背發涼,他知道,孫權已經將矛頭對付自己。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陸遜為東吳操勞了一輩子,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最終卻如此被猜忌,陸遜十分想不通。

為了對付陸遜,孫權接下來三番五次敲打陸遜,陸遜整日悶悶不樂。公元245年,陸遜心裡鬱結,一病不起,最終因心事過重,被活活氣死。

陸遜本想和孫權開創一代君臣佳話,奈何事與願違。當年和孫權解衣共舞的佳話,早已隨滾滾長江水而逝。

江東陸伯言,成也孫權,敗也孫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