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步騭沒有什麼存在感,很多人甚至沒聽過這個名字。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步騭在先後出場過三次,第一次是諸葛亮舌戰群儒,第二次作為使者與曹操議和,第三次向孫權獻策,擒住范疆、張達二人,向劉備求和。雖然步騭在《三國演義》中是個打醬油的角色,但歷史上他卻是一位奇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步騭字子山,是臨淮淮陰人。早年間為了躲避戰亂,步騭渡江到江東避難。初到江東時,步騭的生活十分困難,每天白天都要到田間勞動,靠著種瓜為生。但是步騭這個人很有志向,每晚都刻苦學習,閱讀各種書籍。苦難的生活磨礪了步騭的性格,他為人「寬雅沈深,能降志辱身」。
200年,步騭在孫權麾下任職,出任主記、海鹽長之職,一年後因病離職。此後,步騭結識了嚴畯、諸葛瑾,三人結伴遊歷江東,逐漸獲得世人的認可,「並著聲名,為當時英俊」。209年,步騭出任車騎將軍東曹掾、治中從事,成為孫權的心腹助手。一年後,孫權又任命步騭為鄱陽太守。
同年步騭接到了一個任務,孫權讓他擔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並率領一千人前去經略交州地區。當時交州的局勢非常複雜,蒼梧太守吳巨「陰懷異心「,交趾太守士燮雄踞一方。而步騭手中的力量有限,因此交州之行非常艱險。不過步騭卻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他設計誅殺吳巨,「威聲大震」,然後收服了士燮,將交州納入東吳的統治範圍。
步騭在治理交州期間頗有政績,一方面鎮壓當地的反叛力量,另一方面促進交州地區的發展。與此同時,步騭還招降納叛,「遣使宣恩撫納」,支持益州豪族雍闓的叛亂。220年,孫權派呂岱接替步騭擔任交州刺史。當年,步騭帶著一千人進入交州,當他離開的時候,率領一萬軍隊北上。
當時,劉備正在調兵遣將,大舉進攻東吳。荊州境內的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都發生了響應劉備的叛亂。步騭在北上的過程中,一路上平定叛軍,保證了荊州南部的穩定。223年,孫權加封步騭為右將軍、左護軍,之後還授予符節,讓他鎮守西陵地區。229年,孫權稱帝,步騭被封為驃騎將軍。
當時,東吳軍中第一號人物是上大將軍陸遜,第二號人物是大將軍諸葛瑾,步騭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陸遜、諸葛瑾,排在第三位,甚至略高於孫權的「發小」朱然。步騭雖然遠在西陵,但卻經常上書向孫權提出各種有益建議,孫權雖然沒有全部採納,但卻能夠「時采其言」,對朝政還是產生了積極影響。
步騭鎮守西陵二十餘年,名震魏、蜀兩國,「鄰敵敬其威信」。另外,步騭治軍有方,深得軍心,「喜怒不形於聲色,而外內肅然」。245年,丞相陸遜捲入東吳的黨爭,最後在孫權的責罵下憂鬱而終。第二年,孫權下旨,任命步騭為東吳的丞相。至此步騭成為東吳軍政的第一號人物。然而第二年,步騭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