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身為三國時期的萬年老二 東吳的軍隊真的被蜀漢還低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身為三國時期的萬年老二 東吳的軍隊真的被蜀漢還低嗎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國老二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給我們的印象曹魏是老大,東吳老二,蜀漢老三。但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三國混戰時,曹魏方面出兵動不動就是幾萬幾十萬,比如赤壁之戰中,曹魏號稱80萬大軍,雖然現在認為只有23萬,可這個數字在當時也是不得了的,而東吳面對著23萬大軍,派出了多少人馬呢?區區3萬,剛好一個零頭。

我們再來看曹操和劉備之間的漢中之戰,雖說《三國誌》沒有具體記載雙方究竟出動了多少兵馬,但據現在的專家研究稱,當時雙方出動的兵馬應該都在幾十萬以上。

接著就是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夷陵之戰,劉備光是先鋒部隊就有5萬了,最終加入戰鬥的軍隊至少也有十幾萬,而東吳呢?還是只有3萬。至於後來陸遜的多次北伐戰役中,他所動用的部隊每次依舊是保持在3萬左右,而且每次都還能打贏,似乎總能夠以少勝多。

按照地盤來說,當時天下共十二州一部,曹魏擁有七州一部,東吳擁有四州,而蜀漢只有一個益州。從人口數量來說,曹魏大約有400多萬,東吳有200多萬,而蜀漢只有90多萬。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東吳都是位居其中,可為何它的軍隊數量卻是如此少呢,甚至還不如蜀漢,沒有理由的啊。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之所以會給我們造成這種假象,實際上是由這五個原因導致的。

一、東吳初期的實力根本就沒能力真正統治整個江南。

這個很好理解,當時東吳雖說號稱擁有整個江南,可實際上都只是流於表面。尤其是初期,只統治了這些地區的邊界,至於更為核心的深處地帶,由於河流湖泊眾多、山高林密,根本就沒法達到。

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東吳從這些地區也根本就征不到什麼兵源,他們的主要兵源還是來自於長江中下游那一帶。尤其是赤壁之戰前期,人口最豐富的荊州還不在東吳的管轄內,徵兵範圍更窄。

二、東吳人不尚武,大家當兵的積極性不高。

雖說東吳所佔據的江南,現在看來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可在當時卻並非如此,整體的開發程度根本就不夠,尚處於莽荒之地。

另外東吳雖說面積夠大,可核心地帶也就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包括現在的荊州、江蘇南部以及浙江一帶。這一帶雖說經濟相對發達,人口也比較稠密,可士大夫的思想卻異常的頑固。他們並不尚武,當兵打仗根本就不是他們所想,他們想的只是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利益,誰當皇帝都一個樣。

至於再往南的地區,雖說面積遼闊,可多是為了逃避戰爭而南遷的人群,他們同樣的也不想戰爭。而且他們開荒之後,雖然與世隔絕,但生活條件相對還要稍微好些。所以東吳初期,孫策只率領了一千多人以及幾百位門生,花費了六年時間,就把整個東吳平定了。主要就是江南地區的政權沒有什麼戰鬥力,更沒有多少軍隊。

三、東吳要鎮守的範圍太廣了,能夠機動的部隊不多。

我們都知道東吳在當時各地的駐軍都比較均勻,這主要是跟它對天下的態度有關。怎麼說呢?孫權雖說有征服天下的慾望,但不大,他最大的願望實際上就是割據江東,做他的土皇帝就可以了。

然而,東吳雖處東南一角,但和它對立的政權卻是不少。比如從荊州到東海,是最強大的敵人曹魏;南方的交州,一直都不穩定;西邊先是有劉表,後又有劉備。這些邊境線上都沒有什麼天然的屏障,都需要強大的軍隊前去鎮守。如此一來的話,相對能夠機動的部隊就所剩不多了。

四、東吳百姓多佔山為王,形成了各種割據勢力。

讀過《三國誌》的朋友肯定知道,當時東吳軍隊的主要來源就是剿滅土匪後的俘虜。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當時軍閥混戰,百姓為了自保,於是就在當地有影響力人的帶領下,依托山林湖泊等有利地形,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小政權。他們沒啥大的抱負,只求各大政權不要打擾他們就行。

所以東吳在剿滅這些土匪的過程中,發現了兵源獲得的最好方式。那就是誰想當將軍的話,就自己組織力量去剿滅土匪,比如東吳著名的大將陸遜、諸葛恪等,都是靠著剿殺土匪起家的。

一般剿滅一支比較大勢力的土匪,可以獲得幾萬人的軍隊。比如諸葛恪在此過程中,就曾一次性獲得了4萬多的軍隊,甚至還有結餘,還能夠充實到其他部隊去。

五、東吳的軍隊被孫權牢牢抓在手裡,麾下的將軍並沒有多少權利。

在我們的印象中,三軍統帥就是可以隨意調動三軍的,不然叫這個名頭幹啥。可在東吳不一樣,東吳的軍事大權一直都被孫權牢牢握在手裡,東吳的將軍們能夠調動軍隊的數量實在是少之又少,主要都是自己在剿滅土匪時所獲得的這部分軍隊。

平時沒事兒,大家都在各自的據點呆著,一旦到了戰時,孫權就會視戰爭規模的大小,將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所有機動部隊,調撥一部分給這些將軍臨時待命。比如孫權曾發動過五次合肥戰役,據《三國誌》的記載,幾乎每次都是十幾萬的大軍,可見東吳的機動部隊還是蠻多的,這就跟它在三國中的地位是完全匹配的了。

不過這些機動部隊一般不會輕易動用,畢竟是孫權親自掌控的。所以赤壁之戰時,周瑜所率領的3萬大軍應該是他自己的私人軍隊。孫權當時讓周瑜放心的去打,說打敗了也不要他負責,還有自己做後盾,言下之意就很明顯了,周瑜如果真的敗了,孫權將會拿出自己的機動部隊來補充周瑜的私人軍隊,而且大軍就在周瑜的後方,由孫權直接指揮,隨時可以視情況而動。

那麼東吳的軍隊究竟有多少呢?在赤壁之戰前期,應該不少於20萬,因為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就發動了合肥戰役,率領的是10萬大軍,而且當時東吳周邊的環境也不太好,各地的駐軍加起來怎麼說也不會少於10萬,因為當時周瑜一人率領的軍隊就有3萬了。

到了東吳的巔峰時刻,大軍應該超過了30萬,因為諸葛恪第二次北伐的時候,能夠動用的大軍就有20萬。有人說了,諸葛恪不是將軍嗎,怎麼會有權利調動如此龐大的軍隊?其實很好理解,這個時候的東吳已經不是孫權時代了,諸葛恪作為首席輔佐大臣,軍政大權一把抓,皇帝並不擁有實權。

所以說東吳軍隊給我們印象少其實是假象,他們實際上擁有一支龐大的武裝力量,與其所擁有的地盤、人口以及實力完全相匹配,只不過被孫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輕易調配給手下的將軍使用罷了。而將軍們也習慣性地使用自己的軍隊,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中以少勝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