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進行了十幾次北伐,結果分別如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進行了十幾次北伐,結果分別如何?

三國時期,不僅蜀漢的諸葛亮在北伐,其實東吳也一直在進行北伐作戰!據統計,自208年至278年之間,東吳先後發動三十四次主動進攻,其中合肥成為吳軍的主要攻擊目標,然而東吳的北伐幾乎全部以失敗告終,孫權及其後繼者屢次折戟於合肥城下。那麼問題來了,合肥城為何成為孫權,乃至整個東吳的噩夢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9年,孫權第一次率領大軍攻打合肥,結果以失敗告終。215年,孫權親率十萬大軍再度攻打合肥,結果在逍遙津之戰中慘敗。此後的219年、230年、234年,孫權又三次御駕親征,想要奪取合肥,但都沒有取得成功。孫權死後,權臣諸葛恪、孫峻、孫綝以及吳主孫皓也先後領兵攻打過合肥,結果全部失敗!

一、兵家必爭之地

既然合肥城那麼難打,孫權以及東吳政權為何不去攻打別的地方?原來合肥乃是南北水陸交通的咽喉要道。在中國古代,交通比較落後,如果通過單純的陸運兵員、糧草,那麼消耗就很大,而且進展緩慢,而水運非常便捷,「一船之載當中國數十輛車」。另外,東吳以水軍見長,所以水路就成為首選。

東吳北伐主要有三條水道,一個是邗溝,一個是濡須水,另外一個是漢水。在這三條路線中,濡須水是最佳選擇,東吳的水軍可以從長江北上,通過濡須水、肥水,然後進入淮河,之後就能通過支流進入中原地區。但是在這條路線中,東吳必須拿下合肥,「得合肥,則可以西向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

二、曹魏早有準備

早在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時,他就已經著手部署合肥地區的防務,劉馥被任命為揚州刺史。劉馥「單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他安撫附近的地方武裝,然後召集流民,安撫百姓,興修水利。與此同時,劉馥意識到了合肥的重要性,特意建築高的城壘,還積累了不少戰略物資。

208年,劉馥病死,但他留下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合肥城。第二年合肥就遭到了孫權的攻擊,結果久攻不下,最後吳軍無功而返。與此同時,曹操將「五子良將」中的張遼、樂進以及另一位著名將領李典放到了合肥。魏明帝在位時期,滿寵擔任征東將軍,他不僅善於用兵,還修建了一座防禦能力更強的合肥新城。

三、東吳存在問題

其實曹魏在合肥城的守軍並不多,以逍遙津之戰為例,當時張遼等人手中只有七千人,而孫權集結了十萬大軍。但時是此戰,東吳卻遭到了慘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吳水軍雖然厲害,但步兵的作戰能力很差,無法抵擋張遼的八百驍騎。所以說,孫權北伐主要依賴的還是水軍,但在攻城方面卻無能為力。

滿寵在修建完合肥新城後,兵力依然不多,只有三千人,但卻成功抵擋住了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除了諸葛恪的失誤外,東吳軍隊的攻城能力可見一斑。由於合肥新城遠離河水,孫權在攻打合肥新城時,「積二十日不敢下船」,由此可見,孫權也深知東吳軍隊的缺點。最終合肥成為東吳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