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傳說是由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一種陣法。相傳諸葛亮禦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精兵,算得上是無敵陣法了。諸葛亮「八陣圖壘」據傳就在永安宮南江灘上,就坐落在金壇儒林鎮東南的大魯墅和小魯墅村,因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巨變,「八陣圖村落」早已面目全非。
諸葛亮的八陣圖雖然名氣很大,但到現在人們已經搞不清那是怎麼一回事。《三國誌》中的記載很簡略,後世的大軍事家們雖也有繼承和發揮,但也難說有多少真實性。《三國誌諸葛亮傳》中有陳壽編輯的《諸葛亮集目錄》,也不見有「八陣圖」一章。晉朝時,皇帝曾命一個人專門學過諸葛亮的兵法,但學會了沒有也很難說。
看《三國演義》,發現「八陣圖」有太多的神秘性,除了像迷宮一樣讓敵人找不到生門死門之外,好像還有六丁六甲的神力。《楊家將》等評書中,也有許多陣法,但好像是事先找一個地方布好了陣,等敵人來破,敵人要不來破,那陣也沒法動。《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藥師和黃蓉,好像也會點八陣圖的本事,可讓金庸寫出來仍是無說服力的迷宮,幾個土堆雖有效力,但踢爛了就算破了。
筆者在網絡上看有人討論這個八陣圖,大家的普遍認識是「戰鬥隊形」。夜來無事,我再做一番胡亂猜想,就正於諸君。
首先,八陣圖既然叫了這個名字,那肯定是「八陣」,就是八種戰鬥隊形。而不能理解為是一個大方陣,裡頭有八種變化。因為在戰鬥中,讓敵人進包圍圈來打陣的情形,雖然也有,但畢竟不多。而且要布一座八面埋伏式的大陣,所費兵力也太多,操作起來不方便。
第二,八陣圖可以理解為一個戰鬥編製的八種隊形。這八種隊形應該分別適用於進攻、包抄、撤退、行軍、駐紮、休整……等任務,到什麼時候就擺什麼隊形。而在大的戰鬥中,各小隊可以根據戰鬥需要,擺出不同的或相同的隊形進行相互配合,並且隨時根據需要變換隊形,以達到最佳效果。
第三,隊形的編排方法應該是充分考慮各種兵器的運用和人員的協調。比如每隊中安排幾個長槍手,幾個弓箭手,幾個牌刀手,幾個步兵,幾個騎兵等等,在不同的隊形中大家分別在什麼位置,完成什麼任務等等。
第四,使用這種八陣圖,必須依賴於嫻熟的訓練,嚴明的紀律,高效率的通訊,和靈活正確的指揮,缺一不可。
第五,這種八陣圖的基本原則,是讓一個兵頂幾個兵用,一支箭頂幾支箭射,同時讓士兵做到勞逸結合,在最大程度上節省人力物力,發揮效率。
第六,這種陣法,設計上的難度應該不是太高,有一個智商高學問好的人就足以設計成功。難度應該在訓練和使用上,使幾萬乃至十萬人熟練掌握這些隊形變化技巧,在戰鬥中能夠認真執行使用,並且聽從命令,應該是比較難的,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所以一般的將軍,手裡即使有這套陣圖,也得費一番功夫才行。
第七,看諸葛亮本人的實踐,在他用兵的後期,八陣圖的威力似乎發揮到了極致,魏兵根本不敢出來交戰,戰則必敗。但八陣圖的威力似乎局限在正面交戰和防守中,對於嚴陣以待,拒不出戰的敵人,缺乏有效的進攻手段。諸葛亮當時改用了激將等手段,但司馬懿不出戰,他仍然沒有辦法。
第八,八陣圖說白了並不神秘,是一種極佳的資源配置和調度手段,在兵法中它只能佔一個小部分,適合於陸戰交鋒。諸葛亮的用兵手段也不僅限於八陣圖,他在其他方面應該還是有獨特研究的,比如攻城,打郝昭的陳倉時,孔明的手段就非常豐富,這裡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