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可以說對荀彧言聽計從 為何在稱王這件事情上不行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可以說對荀彧言聽計從 為何在稱王這件事情上不行

很多人都不瞭解荀彧和曹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荀彧,字文若,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被三國迷們奉為「曹魏十大參贊之一」。曹操曾經誇讚他說:「彧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日月。」能得到曹操如此高的評價者,唯有何夔、郭嘉、程昱、賈詡、荀攸、蔣濟等寥寥數人而已,可見荀彧是實實在在的「王佐之才」。

在前期,曹操的身份成了自身發展的瓶頸。祖父是宦官,父親的官職也是掏錢買的,出身這一方面常被人詬病。曹操雖然小有成就,但是那個時候比他厲害的人很多。就拿曹操後來和劉備交談的那些所謂徒有虛名的人物,例如劉表,劉璋,張魯。

他們也是一時豪傑都曾有過光輝歲月,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像曹操巔峰期這麼長。同時期的劉備有皇叔的身份以及仁愛的加持,孫權有江東自己的士族圈子,袁紹的家底更是那個時候最好的。相比之下,人才的去留和士族的支持,曹操更難獲得。

還好,曹操在這個時候得到了貴人荀彧。荀彧的作用是什麼呢?不是出謀劃策,縱觀三國時代,荀彧更多的是坐鎮後方。

他最大的作用是提供人才,形成自己的士族圈子,向外擴大影響。人才不用多說,郭嘉,司馬懿,陳群都經過他手。漢末最有名的圈子是汝南以及穎川,荀彧就好比曹操的招牌,吸引了大批穎川的人才,還得到了當地士族的支持。至於為什麼能吸引,就是挾天子,正統這個詞在漢朝沒有徹底落幕之前,是很有吸引力的。荀彧靈活運用這一招,讓曹操勢力大漲,就連曹操論功行賞都說了在外面打仗的功勞都抵不過荀彧的功績。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亂世奸雄,他並不是忠心擁戴漢室。這一點荀彧看得很清楚,可是為了大局他只能繼續為曹操謀劃。曹操的不臣之心日漸顯露,荀彧與他的不和也越來越明顯。建安十七年,曹操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就一直勸他要忠於漢室,不應該這樣。此舉惹怒了曹操,從此荀彧不再被重用。

其實在我看來,荀彧阻止曹操稱魏王,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曹操好。

因為當魏王必定要加九錫,九錫就是最高禮制,對皇帝是一種公然不敬的挑釁,如同「九千歲」這種稱號一樣,亦不是一個忠臣的作為。當年高祖劉邦說過非劉不王,你又不是皇帝的直系親屬,你又不是姓劉,你又不是中山靖王之後,你有本事改名成劉操嗎?

還是不行的。

你看你既然不想有個篡逆的污名,你又何必要加魏王呢?

公元212年,曹操聽從以董昭等人為首的建議,想進位國公,稱魏公、加九錫 (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出人意料的是,曹操的想法卻遭到了首席謀士參謀荀彧的反對,從此之後,曹操跟荀彧便有了心結。

荀彧認為,曹操 「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 ; 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說白了,荀彧就是在對曹操說,「你要做的應該是匡扶大漢,治理國家,自己進爵稱公為王的事兒,你還不夠格。」

二十多年了,曹操可以說對荀彧言聽計從,可這次,他不打算聽荀彧的了。不僅不聽,曹操還要除掉他。同年,荀彧被曹操調離了都城許昌,加入了征討孫權的大軍。

不久之後,荀彧就憂憤交加,病死在了壽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