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天下無賊》中葛優有句台詞很經典:「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其實不光是21世紀人才最重要,在任何時代人才都是非常重要。而在東漢末年、三國這樣的亂世當中,人才自然更加重要。曹操之所以能夠稱雄天下,統一北方,我認為他最大的憑仗就是人才,就是曹操麾下的智囊團!
智囊團其實是一個現代名詞,又稱頭腦企業、智囊集團或思想庫、顧問班子等。因為曹操手下謀士參謀眾多,所以姑且稱謀士參謀集團為智囊團。曹操的智囊團是在官渡之戰前後逐漸形成的。公元191年曹操為東郡太守,荀彧來歸,公元192年曹操兵臨兗州,程昱接受征辟。公元196年荀攸、鍾繇、董昭、郭嘉從操。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前夕,劉曄、賈詡從操。以上8人是曹操的骨幹謀士參謀團。官渡之戰後隨著曹操事業的發展,智囊團不斷擴大,成為一支龐大的智囊隊伍。巔峰時期,曹操的智囊團達到93人之多。曹操的智囊團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輔佐曹操南征北戰,治理地方,稱雄於亂世。
政治方面
主要有兩大戰略決策。其一是勸曹操迎漢獻帝劉協,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曹操佔據了大義的名分,而且吸引了很多士人來投效。其二是廣收名士以臨州鎮。曹操初臨兗州,因言議殺邊讓,激起了陳宮、張邈的叛亂,差點失去唯一的根據地。後來曹操吸取教訓,為司空、丞相後,以崔琰、毛玠、何夔、徐奕、邢顒、鮑勳、陳群等名士為東西曹掾,典選舉,網羅了一大批清正廉潔的名士為掾屬,名士累世為地方望族,振臂一呼,士民影從。同時曹操派智囊名士出宰州郡,入為公卿,利用他們的聲望和才幹穩定紛亂的政治局勢。曹操的掾屬半數以上輪流到地方去做州牧、太守、縣令、縣長、都尉等職。
經濟方面
智囊團提出「修耕植、興屯田、儲軍資,深固根本,以成霸王之業」的經濟方略,曹操以此「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漢末三國因為戰亂和天災,導致人口急劇下降,生產大受影響,當時很多割據都缺軍糧。建安元年,曹操在棗祗的建議開始試行屯田,結果當年得谷百萬斛,大大緩解了曹操軍隊的缺糧問題。之後曹操在自己的控制區域內開始全面推行屯田政策,源源不斷的供應軍糧,這是曹操能夠征伐四方最根本的保障。曹操還在智囊團的建議下,興修水利,恢復生產,減輕賦稅,使得越來越多的流民歸附安定下來,在古代,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
戰陣之間
軍事方面
我們對於謀士參謀最直接的感官其實就來自軍事方面,每次大戰都是謀士參謀臨陣隨機應變,根據形勢提出合理的建議和各種奇謀計策,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曹操領兵三十餘年,身經數十戰,所向無敵。能戰,善戰,曹操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但是曹操的勝利,同時也是智囊團的傑作。智囊團的作用第一是制定戰略方針,第二是臨陣畫策。
從整個歷史走向來看,智囊團為曹操的發展規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官渡之戰以前,荀彧與郭嘉定計,先南後北對抗袁紹。公元197年,袁紹與曹操書:「其辭悖漫」。曹操震怒,行動失常,恨不得立即與袁紹決戰。荀彧、郭嘉冷靜地替曹操分析了形勢,認為四面皆強敵,若要攻克爭天下的袁紹,宜先壯大自己。荀彧提出遠交近攻,先弱後強,各個擊破,兼併群雄的戰略方針。第二階段:官渡之戰以後,荀彧、郭嘉畫計改變戰略,先掃河北而後南下,經過了七年的征戰,平定了河朔。擊敗了烏桓,解除了南下的後顧之憂。第三階段:赤壁戰後,曹操避免兩線作戰而轉為戰略防禦,挑動孫、劉內訌,坐收漁人之利。
智囊團臨陣畫計,使曹操多次避免了慘敗,甚至覆滅的危機。最主要的有兩次。第一次,公元194年,荀彧、程昱臨陣應對陳宮、張邈的突然事變,替曹操保住了甄城、范縣、東阿三城。接著袁紹使人說操遷家居鄴,袁曹連和,所謂「連和」不過是」投靠」的外交語言。程昱諫勸曹操,豈可「臨事而懼」為」韓、彭之事」,打消了曹操連和的念頭。第二次是公元200年,荀彧、荀攸、賈詡,以及陣前投歸曹操的謀士參謀許攸等,共獻奇策,贏得官渡之戰。此外,公元198年,荀攸、郭嘉畫計引泗、沂灌城滅呂布的下邳之戰;公元208年上荀彧畫計南下荊州之戰;公元211年,賈詡畫計離間馬超、韓遂的渭水之戰;公元215年,劉曄畫計滅張魯的漢中之戰,都是智囊團的臨陣謀劃。
曹操自陳留起兵討伐董卓以來,三十多年的時間南征北戰,在漢末三國這樣的亂世中,一手創立了最為強大的曹魏政權,統一了北方。固然有曹操本身的因素,但曹操麾下的智囊團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曹操稱雄亂世的最大憑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