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形勢千變萬化,而在通訊基本靠吼的古代,主將要想時刻掌握戰場信息並根據時機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是非常困難的。強如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全力圍攻樊城數月,但是孫權的突然背盟讓其措手不及,毫無調整的餘地,結果只能敗走麥城還丟了性命。可見要在戰場上保持全勝幾乎是不可能的。
人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趙雲沒有打過敗仗,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幾乎沒有打過大戰役,也從未以一軍統帥的的身份作戰過。其實三國時還有一個人,他是曹操麾下的不敗神將,三國誌中一共記載了他22場戰役,戰績是全勝,而且其中大多數戰役的含金量都很高,孫權、劉備、呂布三大梟雄都曾敗在其手下,他就是樂進。
樂進一生最為可惜的就是活得太短,在建安23年就英年早逝,沒有親眼看到曹魏的建立。也正因如此,他所留下的史料很少,是五子良將中史書裡記載最少的,在三國誌中的寥寥五百餘字卻記載了他22次戰鬥,總結他作戰的特點,有三個基本詞:先登、斬將、大破之,陳壽對他的評價則是「驍勇果敢」,也就是敢打敢拚,這一點和張飛很相似。
樂進在曹操還在朝廷做官的時候,就已經是其門下的一名小吏了。後來黃巾起義時,曹操響應中央號召,在地方募兵討伐黃巾,樂進也被打發到家鄉招募鄉勇,募集到了一千多號人,成為曹操手下的一名領兵將軍,是曹操嫡系中的嫡系。從「先登」中我們可以看出,樂進跟隨曹操作戰,常常充當先鋒軍的角色,可見曹操也十分看重他的勇猛。
初平四年,曹操借口老父親被殺,悍然出兵徐州討伐陶謙,可沒想到他在前線鏖戰時,後院卻起了大火。當時呂布在長安被李傕擊敗,逃到了關東,成了喪家之犬。陳宮引他進入兗州,攻取了曹操的大本營。曹操聞訊只好會師討伐呂布,雙方對峙於濮陽時,呂布曾被樂進擊敗,之後又將呂布圍困在下邳。曹操在收復兗州的數十座城池的戰鬥中,樂進皆有「先登之功」,其勇猛程度猶如現代戰爭中的坦克。
除了奮勇當先之外,樂進還是一位斬將能手,袁紹父子手下的都有大將曾被其斬首。建安四年,劉備投奔了袁紹,曹操則與袁紹大軍對峙於官渡。結果袁紹因為目光短淺,缺乏指揮能力,強大的軍隊被弱小的曹操給擊敗。此戰中,樂進依舊是沖在了第一線,斬首袁軍大將淳於瓊,樂進對陣劉備,陳壽之用了三個字:「皆破之」。袁紹戰敗後沒有幾年就一命嗚呼,其後他幾個兒子因為爭鬥遺產而內訌,曹操趁機進軍河北,進攻袁譚,樂進再次不負眾望,斬大將嚴敬。在之後討伐高幹的戰鬥中,樂進更加神勇,陳壽用了四個字:「連戰斬首」。
樂進擊敗的最後一個梟雄是孫權,也就是逍遙津大戰。當時曹軍的主力在漢中與劉備作戰,江淮戰線空虛,孫權抓住機會親率大軍10萬圍困合肥,以策應西線的劉備。當時合肥城內的守軍不過數千人,而守城的大將樂進、李典、張遼還不和睦。幸好曹操深謀遠慮早有安排,他命令有樂進守城,張遼、李典進攻。這一方面是體現了對樂進的愛護,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他太過勇猛,缺乏權謀,容易衝動。結果曹軍以800人兩次擊破孫權的10萬大軍,孫權丟了帥旗,狼狽逃回了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