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位七年,時間不長,歷史對其評價褒貶不一,這是怎麼回事?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善用計謀,力壓兄弟
儘管曹丕的繼位繞不開曹植,但是其繼位是順理成章的。
首先,在曹丕繼位三年前曹操已冊封曹丕為太子;其次,曹丕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之長子,與古代立嫡長子的傳統相符;再次,曹丕年少機警,「余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能騎馬矣。」
雖然如此,不過我們都知道曹操一直高舉著「唯才是舉」的旗幟,在繼位方面,也對才高八斗的曹植期望殷切,特別寵愛,而對曹丕則較為冷淡。
的確如此,聰慧謀略,曹丕不及曹沖;文學成就,他不及曹植,曹操幾次想立曹沖、曹植。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心裡感到苦澀並逐漸自卑。他曾在《感離賦》中說:「建安十六年,上西征,余居守,老母兄弟皆從,不勝思慕。」
曹操西征時,對曹植交代許多事情,對曹丕卻沒一句交代,這讓向來性格就陰鬱的曹丕愈發陰狠,這或許就是他登上皇位後,對兄弟們進行打壓,特別是曹植的原因了。
曹操喜歡曹植,逐漸公開後,曹植那恃才傲物的文人秉性卻不合時宜的顯露出來了。當時他還結交楊修、丁謐等文人,並且來往密切。且曹操曾因「闊字門」「一盒酥」之事遠離楊修。
我們再來看看此時的曹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頭腦,不斷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結交一批臣子為其代言。
崔琰,是曹操派遣給他的老師,他對崔琰說,以後發現問題時當面提出,他立即改正。
為了讓父親對自己另眼相看,留下好的印象,曹丕毅然放棄自己最喜歡的戎馬鎧甲,立即寫了一篇《報傅崔琰》,低頭認錯並保證今後不會再犯戒。
很快,他就得到眾臣的擁戴,還成功得到曹操的關注。
他還趁曹操西征而讓自己留守鄴城之機,派賈信平定田銀、蘇伯叛亂,且只要是曹操出征,都要上表感恩一番,這和總是稱頌歌德的曹植相比,顯得成熟多了。
據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載:到曹丕受禪,陳群面有戚容,曹丕自謂:「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這裡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自得的成功者形象。
自此曹植即被長期軟禁,失掉自由。卞太后說:「汝既殺我任城(任城王曹彰),不當復殺我東阿(曹植)!」曹丕怕事情鬧得太大,不好收拾,才不得不收手。
不忠君,亦不尊父
據《世說新語》載:「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將(指曹丕)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指甄氏)。』」說明曹操的愛美之心,但曹丕趕在父親之前帶走甄宓似比其父愛美更甚,而曹公最後對曹丕先下手為強的做法非常不滿。為爭奪一個女人,父子「反目」,這還有什麼倫理道德呢。
曹丕初得甄氏,非常寵愛,他當皇帝後又立為皇后,可是不久就加以虐殺。《世說新語-賢媛》第四,就記載了曹丕在曹操逝後不久就收用了曹操寵愛之人,被母親發現後,大罵:「狗鼠不食汝余,死故應爾!」詛咒他該死,最後曹丕死後都不去弔唁。可見,曹丕成為一個不尊綱常、好色成性之人。
綜上可知,曹丕的形象負面太多,也影響到後人對曹丕的真人評價。
總之,對曹丕的功過是非評價,還是得立足於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