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備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李傕、郭汜產生內訌,漢獻帝劉協暗中找到賈詡和皇甫酈,希望他們出面化解危機。但當皇甫酈勸說李傕時,不但遭到遭到拒絕,李傕還拔出佩劍想將皇甫酈殺死。皇甫酈大怒,在李傕軍中散佈消息,令軍心渙散。與此同時,賈詡又說服了支持李傕的羌人離去。至此,李傕的實力受到了極大削弱。騎都尉楊奉也對李傕非常不滿,密謀與部將宋果一起除掉李傕。
不過,楊奉、宋果等人的密謀被李傕知曉。李傕搶先殺死了宋果,楊奉獨力難支,經過一場混戰後被迫離去。但經過這一番內亂,李傕軍勢漸衰,郭汜又經常出兵進攻,令李傕難以招架。此時,張濟前來勸和,總算是暫時緩解了李傕與郭汜之間的矛盾,漢獻帝劉協也得以擺脫李、郭二人前往弘農。
但就在前往弘農途中,郭汜又派人截擊漢獻帝劉協,楊奉和董承及時趕到,楊奉手下大將徐晃將郭汜部將崔勇斬殺,董承擊潰郭汜軍隊,漢獻帝劉協才得以平安脫險。但得知漢獻帝劉協逃脫後,李傕與郭汜擔心一旦漢獻帝劉協逃脫,日後一定會下詔討伐自己。於是,二人下令追擊。為了對抗李傕和郭汜,董承與楊奉也找來當年的白波軍將領韓暹、李樂、胡才等人助陣。兩方軍隊在渭陽一帶爆發激戰。最終,漢獻帝劉協經過百般磨難,最終遇到了故都洛陽。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獻帝東歸的前因後果,與真實的歷史基本相似,但其中有兩個地方令讀者頗為疑惑。首先是小說中提到的這位皇甫酈。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竟然能造成李傕的軍心不穩。但小說的介紹卻語焉不詳,只是說他能言善辯,與李傕是同鄉,至於他的背景如何、在朝中擔任什麼職務,都沒有提到。
而在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誌》中,也沒有一個詳細的介紹。《三國誌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也只是提到:「謁者僕射皇甫酈涼州舊姓,有專對之才。」對此人的生平也沒有進一步的介紹。
這個疑問直到南北朝范曄在撰寫《後漢書》時才得到了解答。原來,這位皇甫酈還真不是個一般人,而是漢末著名將領皇甫嵩的親侄子。《後漢書皇甫嵩傳》載,早在董卓專權之時,此人就曾向叔叔皇甫嵩提出建議,希望皇甫嵩能夠挺身而出剷除董卓。只可惜皇甫嵩膽子太小,拒絕了侄子的建議。
解答了皇甫酈的疑問,再來談談小說的這段描述中出現的第二個疑問:白波軍。按照小說的描述,為了保護漢獻帝劉協的安全,楊奉和董承找來了以前白波軍的統帥韓暹、李樂、胡才。那麼,這支白波軍又是一支怎樣的武裝呢?書中也沒有進一步進行介紹。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這支名為「白波軍」的武裝不僅真實存在,而且是漢末一直非常著名的叛軍。這支武裝是由黃巾軍將領郭太等人在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建立的,因為其組建地點是在白波軍,因此被稱之為「白波軍」。白波軍建立之後,曾經與東漢朝廷進行過多次較量。董卓的女婿牛輔曾經率部與白波軍交戰,結果被殺得打敗。白波軍在全盛時期,兵力一度達到十餘萬眾。至於白波軍中的主要將領,除了郭太及小說中提到的韓暹、李樂、胡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此人便是楊奉。
不過,在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左右,白波軍統帥郭太戰死,其實力遭遇極大削弱。等到李傕、郭汜控制漢獻帝劉協時期,楊奉投降了李傕,但韓暹、李樂、胡才仍繼續為漢末朝廷為敵。直到獻帝東歸之時,這三人才與楊奉聯合,一起護送漢獻帝劉協。漢獻帝劉協回到洛陽後,楊奉和韓暹受封,李樂和胡才則留在了河東地區。
說起這支白波軍的最終結局,可謂非常悲慘。漢獻帝劉協回到洛陽後,朝政處於楊奉和韓暹的控制之下。但不久之後,楊奉與韓暹也出現內訌,曹操趁機進入洛陽,並很快將漢獻帝劉協遷至許昌。楊奉、韓暹率部追擊,遭到曹操的重創,在洛陽無法立足,只得投靠袁術。後來二人又與袁術一起進攻呂布,被呂布策反,掉過頭來大敗袁術。此後,兩人又流竄於徐州和揚州一帶,最終被劉備所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