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備關係最密切不謀臣,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和劉備關係最密切不謀臣,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和劉備關係最密切不謀臣,不是諸葛亮而是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許多人都把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當成最完美的君臣關係,但是劉備最親近的大臣,其實並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不聽諸葛亮與趙雲的勸阻,出兵進攻東吳,要為關羽報仇。諸葛亮歎息說:「可惜法正死了,如果他還在,一定能勸說陛下不要東征。即使東征,也不至於敗得這麼慘。」劉備和法正其實認識也沒幾年,劉備為什麼會和法正如此親近?很簡單,正是在法正的幫助下,劉備才得到西川,有了安身之地。

諸葛亮曾經說過:「主公當年在荊州,北邊有曹操,東邊有孫權,身邊還有個孫夫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變故。這個時候,主公進退不得。幸虧有了法正輔佐,才有今日。」這段話很清晰地講述了劉備之前的處境,處在孫權和曹操的夾縫之中,處處掣肘於人,只能在生存線上掙扎。但是得到西川之後,劉備才真正有了大本營,不再受制於人。 法正幫劉備拿下西川,雖然對劉備來說是大功,但他原是劉璋手下,這個行為就難免為人垢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法正的行為究竟算不算是賣主求榮呢?

答案是否定的,不可否認法正原是劉璋手下,他之所以和劉備裡應外合,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自己能夠有一個施展抱負的舞台。有一點需要說一下,劉璋雖然佔據西川,但他也是漢臣(宗親)。劉備也是為漢室宗親,又曾受過「衣帶詔」,以恢復漢室為己任,是民心所向的。當時天下大亂,那是一個「君擇臣,臣亦擇君」的時代。對於法正這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來說,主動去尋找可以輔佐的明君,然後盡心輔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像法正這樣經常跳槽的謀士參謀,在三國不是個例。人稱鬼才的郭嘉,也是先在袁紹手下,後來發現這位老闆沒有長遠眼光,才跳槽投到曹操門下。與曹操對話後,郭嘉出來高興地說:「此真我主也。」從這一點來說,法正和郭嘉的行為都是一個性質。法正是國士級別的大才,在劉璋手下卻被完全忽視。先是置之不理,過了很久才做了個新都縣令,雖然後來又做了軍議校尉,也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位置。可以說,劉璋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到法正的才能,也因此沒有給予法正應得的待遇和尊重。

在劉璋手下做事,對於法正來說,可謂是明珠暗投,他的心情是相當鬱悶的。後來劉備入蜀之後,法正曾刻意報復過一些人,也說明當初他在劉璋手下時,曾經遭受過一些不堪的待遇,才會積累那麼多怨憤。因此,法正行為的性質,就相當於一家公司的員工,因為得不到公司領導的公正對待,而選擇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這能算是其人品的污點嗎?當然不能!

郭嘉和法正是一類人,但有些人放過對郭嘉跳槽的吐槽,只批判法正。究其原因,無非是喜歡曹操討厭劉備而已。如果法正投的是曹操,郭嘉投的是劉備,可能挨罵的就是郭嘉了。這樣對劉備,對法正公平嗎?總而言之一句話:劉璋從來沒有尊重過法正的價值,法正當然有權利選擇新主,何錯之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