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鴻門宴”為什麼埋伏殺手而不是毒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鴻門宴”為什麼埋伏殺手而不是毒殺?

我們來談論一個話題,在一些古裝劇裡很常見,一般想要殺一個人,通常請吃飯,然後提前在酒裡下毒,神不知鬼不覺致人死地,但是在三國時期卻不見用毒殺而是埋伏斧手。為什麼呢?

因為古代毒一般是以砒霜為主,以那時候的提煉技術,純度肯定是不高的。而這個雜質,就是硫化物。硫化物會與銀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這也是銀筷子測毒的來源。(當然純度高的話就沒辦法了)

至於什麼斷腸草之類的,劑量比砒霜大的多。(砒霜半數致死量低的可以,只有10-20mg/kg)

古代之所以以刀斧手埋伏,主要是因為,在這種鴻門宴時,最需要的是參加宴會的那個人的人頭。

下毒這個,名聲壞是肯定的(別小看名聲),最重要的是,人心不服。說白了,如果說刀斧手還可以說是策略的話,下毒完全就是陰謀詭計了。

也就是宮廷劇宮廷政治鬥爭什麼的多用下毒這個方式。

刀斧手控場以後可以殺可以軟禁。

毒下了就不好改了。

毒物被發現,更丟人。

而埋伏刀斧手,摔杯為號,臨場應變比下毒要迅速的多。

據我所知,毒藥是女人的武器!

沒錯,女人!

懦夫!

有太監!

能夠謀人性命的宴席根本不需要下毒,下毒往往是為了讓別人猜不出兇手是誰。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奉、暹奔袁術,遂縱暴楊、徐間。明年,左將軍劉備誘奉斬之。

《三國誌·張嶷傳》:建興五年,丞相亮北住漢中,廣漢、綿竹山賊張慕等鈔盜軍資,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將兵討之。嶷度其鳥散,難以戰禽,乃詐與和親,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斬慕等五十餘級,渠帥悉殄。尋其餘類,旬日清泰。

當然三國裡也有很多毒死的。

《三國誌》:恪長子綽,騎都尉,以交關魯王事,權遣付恪,令更教誨,恪鴆殺之。

《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後雅有識度,帝每有所為,必豫籌畫。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將之重,諸子並有雄才大略。後知帝非魏之純臣,而後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龍二年,遂以鴆崩,時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能取人性命的宴席,目標既然肯出席,要麼就是心寬不知道要搞他,要麼就是知道自己死定了認命了。只有在不方便明著動手時才會考慮陰招。

總的來說,兩漢時期的國人是很重氣節的,下毒是為人所不齒的。那時期對自己一個人的聲名是很看重的,還有就是那時期,下毒成功率不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