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建立蜀漢,在此之後,劉備決定東征孫權。當時孫權得知這件事後,立即派來了使者前來請和,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也寫來一封書信,希望劉備能考慮清楚誰才是蜀漢的敵人。而在朝堂上,不少大臣也並不支持東征,當時趙雲就曾進諫,稱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盜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所以劉備不應該放置曹魏不管,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蜀漢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因此,伐吳並非上策。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然而憤怒的劉備並沒有聽趙雲的諫言,他在大怒之下,執意出兵攻打東吳,雖然在戰事之初,劉備曾一度攻佔了秭歸一帶,但在此之後,孫權啟用陸遜為大都督,當時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式,將劉備率領的軍隊困守在夷陵一帶,由於蜀漢將士常年出征,導致士氣不振,加上長時間的對峙,使得將士們的警覺有所放鬆,當時陸遜抓住機會,火燒連營七百里,就此擊敗劉備。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失去了大量精銳將士與人才,就此失去了爭霸天下的可能。但實際上,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曹操已經去世,而當時蜀漢不少大臣也支持北伐,既然如此,為何劉備卻不聽大臣的意見,還要執意東征呢?
事實上,劉備之所以不攻打曹魏,主要是因為他沒有戰勝曹魏的信心。雖說蜀漢佔據著地利的優勢,曹操也因為這樣的原因,並沒有主動進攻蜀漢,但這並不代表蜀漢就能戰勝曹魏。就拿漢中之戰來說,當時劉備發動整個益州的力量,先後打了三年,還是劉備率軍親征,加上法正和黃權等人出謀劃策,才能最終戰勝曹操,而後來即便諸葛亮的治軍能力如此之強,也沒有北伐成功,可見當時劉備要想北伐成功是十分的困難。
更何況此時北伐也不是什麼好時機,當時曹丕剛剛登基稱帝,其麾下的將士也希望通過一場戰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獲得更大的封賞,只不過礙於蜀漢易守難攻,這才沒有提出進攻蜀漢,如果此時劉備主動觸及曹魏,那蜀漢注定要被曹魏的精英將領擊潰。
筆者認為,對於劉備來說,他沒有把握可以戰勝曹魏,自然不會聽趙雲等人的勸諫而直接出兵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