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劉備學管理:下屬之間的矛盾不一定是壞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跟劉備學管理:下屬之間的矛盾不一定是壞事

手下人不團結,遇事互相扯皮,嚴重的還會窩裡鬥,成為不安定因素,影響大局。下屬之間要是完全沒有矛盾呢?這也有潛在危機,有句話叫作「自古臣子不鬥,皇帝焉能坐安穩」,下屬團結如一人、如鐵板一塊,上司就有被隔絕、被架空的危險。

管人,調和矛盾和利用矛盾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創業期間,基礎薄弱,百廢待舉,這時候需要部屬們擰成一股繩,互相支持援助,對抗外敵。領導者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解決矛盾上,就像救火隊員一樣,哪裡有隱患,就先治理哪裡。

馬超剛歸順劉備時,和關羽、張飛都不太和諧。他和張飛初見是在戰場上,張飛舉著他的丈八蛇矛槍威風凜凜地縱馬過來,喝道:「認得燕人張翼德嗎?」馬超一撇嘴:「我家累世公侯,豈識你這山野匹夫?」張飛當時就沒話了。這只是小小的不愉快,後來馬超歸降,成了一家人,這一節也就過去了。而心高氣傲的關羽,雖沒被馬超打擊過,卻天生和他不對付。葭萌關張飛戰馬超時,關羽正在守荊州。馬超歸順劉備後很受推崇,消息傳到荊州,關羽表示不服氣。他派關平利用入川謝恩之機提出要來與馬超比試高低,搞得劉備十分為難。後來是諸葛亮寫了一封有名的信,才平息了這場風波。諸葛亮的信是這樣寫的:「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荊州,不為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信中諸葛亮指出馬超雖勇,但也只能與張飛比肩,比關羽還差一層,守荊州責任重大,這個崗位絕對離不開關羽,請關羽深思。關羽對諸葛亮「絕倫超群」的評價很滿意,「將書遍示賓客,遂無入川之意」。

劉備大事未定,不能讓部屬們先爭鬧起來,所以該批評的批評、該安撫的安撫,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起碼不能因之產生內耗,影響戰事。

得了益州之後,劉備有了穩固的地盤,過起了相對安定的日子。地盤大了,部屬也多了,以一人之力管理眾多手下,當然要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制衡,這時候再有什麼雞飛狗跳,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諸葛亮與法正是劉備手下兩個最重要的文臣,諸葛亮的長項在政務管理,法正的長項在軍事謀劃,他們兩個若是聯合起來,就沒劉備什麼事了。不過他們兩個也不和氣。當時法正為益州首府蜀郡的太守,又是深受劉備倚重的謀士參謀,所謂「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時風光無限。法正掌握大權後,曾經對他有過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顧,與他有過矛盾的人,他則攜私報復。有人向諸葛亮告發,諸葛亮也在非正式場合向劉備稟告過。劉備只是提醒法正注意方式方法,法正依然如故。

劉備出兵漢中,法正是劉備的參謀,隨軍北上。前方吃緊,劉備讓發兵支援。諸葛亮與從事楊洪商議此事,楊洪說:「漢中是益州咽喉,沒有漢中則沒有蜀國,這麼重要的戰事,所有男兒都應當死戰,連婦孺也要盡力支持前方,發兵是毫無疑問的。」諸葛亮於是暫時任命楊洪為蜀郡太守,楊洪也很爭氣,徵糧發兵,辦得井井有條,爾後從代理太守變成真正的太守。法正失去「外統都畿」的重任,從此權勢大為削弱。這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諸葛亮借發兵給楊洪一個立功的機會,趁機打擊法正。劉備當然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但他默認此事,這次間接支持了諸葛亮。

對於諸葛亮、法正兩人的「互動」,劉備穩坐釣魚台,讓他們各領風騷。因為要打壓競爭對手,劉備的傾向對他們兩個人都很重要,這正是劉備樂於看到的局面。

帝王們的制衡之術,有落後的一面,也有它的實際意義。其一是可以制約平衡;其二是在做決策時有更多選擇;其三是增加瞭解臣子的渠道,不使上下消息隔絕。所以從古到今,它一直都在被使用著。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通過霍爾德曼、埃利希曼、基辛格和舒爾茨四人逐漸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下,但同時尼克松也知道,手下這四員大將各有神通,又佔據著關鍵職位,天長日久,他們會不會擅越職權、牟取私利呢?他們的不忠行為不但會使白宮陷入癱瘓,而且一切政治毀譽將記在總統名下,作為肇事者的他們則用不著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尼克松對他們不能不信,但是又不能全信。因此,尼克松在放權的同時也不得不留一手,他在霍爾德曼、埃利希曼、基辛格和舒爾茨之間採取相互牽制的策略,利用他們中間的相互競爭甚至嫉妒來維持他們之間的平衡。

白宮班子運轉近一年之後,查爾斯‧科爾森來到白宮,此人善於察言觀色、領悟上司的旨意,尼克松很快就從他身上發現了新的輔助作用。表面上,科爾森要受霍爾德曼領導,但實際上他是直接向總統負責的。霍爾德曼力圖把這套班子抓在自己手裡,但尼克松常常繞開他,後來連基辛格、舒爾茨和埃利希曼都發現,根據總統的具體指示,科爾森把手伸進了他們管轄的一些重要領域。

人員的互相牽制,維持了權力的平衡。以人治人,是使權力集中的第一法則。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