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對於李恢來說,初為建寧郡督郵。劉備攻佔益州後,拜為功曹書佐、主簿,遷別駕從事。蜀漢建立後,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隨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四郡的叛亂,立下赫赫戰功,拜安漢將軍,封漢興亭侯,領建寧郡太守。作為蜀漢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支持了諸葛亮北伐中原的事業。
不過,在蜀漢歷史上,李恢卻是一位經常被人們忽略的將領,也即李恢的名氣,不僅比不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更無法和魏延、廖化、姜維、王平等將領相提並論。當然,縱觀李恢的一生,確實為蜀漢做出了重要貢獻。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
首先,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李恢是建寧郡俞元縣(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 )人。劉璋執掌益州的時候,李恢一開始擔任益州郡的督郵。督郵,古代官職名,是督郵書掾、督郵曹掾的簡稱。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協助太守官吏縣鄉,傳達命令等。
在東漢末年,李恢的姑父爨習是益州郡建伶縣的縣令,有違反法令的行為,李恢也受牽連而被免官。當時的益州郡太守董和考慮到爨習是當地的豪強,於是沒有答應免去李恢的官職。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來自於益州郡的豪強,對南中的情況比較熟悉,這也成為李恢日後可以幫助諸葛亮平定南中的重要原因。
建安十八年(213年),董和推薦李恢到州府任職,李恢在路上的時候聽聞到劉備從葭萌南向進攻劉璋的消息。雖然在公元213年的時候,益州之戰的前景還不是非常明朗,甚至劉備一方遇到了不小的阻礙。但是,在李恢看來,劉璋不是一位英明果斷的主公,這意味著劉璋最終還是要敗給劉備。所以,李恢假稱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見劉備。李恢在綿竹見到了劉備,劉備非常讚賞李恢,於是讓李恢留在軍中一起進攻雒城。
劉備圍攻雒城近一年,龐統被流矢射中而死。法正寫信給劉璋,分析了形勢強弱,並說:「左將軍劉備起兵後,對您仍有舊情,實際上沒有惡意。我認為您應改變態度,以保住家門的尊貴。」劉璋未予答覆。劉備攻破雒城,進而包圍了成都。諸葛亮、張飛、趙雲也率兵前來會合。
二
建安十九年(214年),適逢馬超密信請降,劉備派遣李恢前去漢中聯繫馬超。在李恢的勸說之下,馬超於是歸順劉備,率軍南下進攻成都,這成為壓垮劉璋的最後一根稻草。不久之後,益州牧劉璋出降。劉備取得益州,自領益州牧。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李恢沒有像黃忠、張飛、馬超、趙雲、魏延等人率軍征戰,但是,在益州之戰中,李恢勸降馬超,自然也是一件不小的功勞。
所以,劉備自然不會忽略李恢的功勞,於是任命李恢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不久之後,劉備又陞遷李恢為益州別駕從事。在漢末三國時期,別駕從事負責協助刺史、州牧處理事務,並出謀劃策。因此,這意味著李恢獲得了劉備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進行了漢中之戰,並取得了勝利。到了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改元章武。蜀漢建立後,庲降都督鄧方去世,劉備於是以李恢為庲降都督,授予節符,領交州刺史,駐牂牁郡平夷縣,鎮守蜀漢的南中。對此,在筆者看來,蜀漢建立後,為了鎮守四方,設立了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等。現在,李恢擔任庲降都督,相當於在東漢末年擔任一州的刺史或者州牧,這堪稱鎮守一方的重臣了。比如漢中之戰結束後,魏延就擔任了漢中都督。
三
眾所周知,劉備建立蜀漢後,就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發動了夷陵之戰。但是,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吃到了敗仗,不僅損兵折將,更在公元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當得知劉備去世的消息後,南中豪強高定在越巂郡肆意妄為,豪族雍闓在益州郡飛揚跋扈,牂柯郡郡丞朱褒也在牂柯郡造反作亂。而這,意味著當時的蜀漢可謂內憂外患,搖搖欲墜。
在此背景下,李恢作為庲降都督,忠於職守,確保這些叛亂不會波及到蜀漢腹地。當然,因為兵力有限,李恢無法平定這場叛亂,只能等待諸葛亮的出兵。建興三年(225年)三月,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南中,親率一軍從左路從成都進發,自安上縣由水路攻向越巂郡。與此同時,李恢則是從中路進軍,從平夷出發按大道進攻益州郡,而門下督馬忠從右路進攻牂柯郡亂夷。
在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戰役中,李恢孤軍深入,益州郡各縣叛軍相互集合成大批人馬,在滇池縣包圍了李恢。當時叛軍的人數是李恢大軍的幾倍,而且又沒有得到諸葛亮的消息,形勢非常嚴峻。不過,李恢沒有慌亂,而是抓住機會主動出擊,擊敗了叛軍,並追逐敵人的殘部,南至盤江,東到牂牁,和諸葛亮大軍成功會師。同年秋,南中叛亂悉數平定,李恢立功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並加拜安漢將軍。
四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在諸葛亮大軍勝利回師後,南中又再次反叛,殺害朝廷守將。因為叛亂規模已經比不上上一次後,所以李恢親自率軍前往平叛,並把南中部落的首領遷往成都。同時,鎮守南中期間,李恢從叟、濮部落中徵收耕牛、戰馬、金銀以及犀牛皮作為賦稅,用以充實朝廷的物資,這成為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的重要物質基礎。
建興七年(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建立吳國。為了共同對抗強大的曹魏,諸葛亮不僅沒有反對孫權登基稱帝,反而派出使者與孫吳歃血為盟,達成二分天下的盟議。因為當時交州屬於東吳的地盤,蜀漢朝廷因此解除了李恢交州刺史的職務,變更為建寧郡太守,並讓李恢從牂牁郡平夷縣返回居住在本郡,後來又遷居漢中。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的時候,李恢病逝。
在澄江的民間,流傳著李恢的兒子李遺迎娶了關索之妹、關羽之女關銀屏的說法。諸葛亮南征時,派李恢帶兵襲擊雍闓、孟獲的後方,並命關索、李蔚、關銀屏為先鋒,他們從建寧出發一直打到盤江之西,並且攻下了俞元。當然,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該說法並沒有史料的佐證。不過,對於李恢的侄子李球來說,擔任蜀漢末年的羽林右部督。公元263年,曹魏進攻蜀漢時,李恢的侄子李球跟隨諸葛瞻(諸葛亮之子)戰死於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