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這個人,屬於三國時期第一流的謀士參謀,他有個癖好,一生愛騙人,愛造假。從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就一騙驚人。
他先是偽造袁紹的檄文,謀得魏郡太守之職。後又偽造曹操的書信,寫給當時兵馬最強而沒有幫手的楊奉。董昭在信中先非常肉麻的誇了一通楊奉,像什麼「吾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今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翼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放佛曹操真的很仰慕楊奉,甚至許為知己,誇讚楊奉擁護漢獻帝劉協返回洛陽功勞蓋世,無人可比,實在是太偉大了。搞的楊奉看了信之後美滋滋的。最後這事竟然被吹成了。結果是曹操和楊奉兩人都很開心。
都說一個人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曹操第一次見到董昭,就喜歡上了他:一是他的容貌讓曹操驚奇,二是他的「移駕幸許都」的計策,也就是寫假信從楊奉和中騙走漢獻帝劉協。使曹操不但得以立足,而且他的勢力從此發展壯大,漸成氣候。
董昭作為天子的來使來見曹操。曹操見他眉清目秀,精神充足,暗想:現在東都大荒,民不聊生,官兵面帶菜色,此人怎麼吃得這樣胖?他誠懇地向他請教養生之道。董昭說:「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是注意清淡飲食,堅持這樣做有三十年了。」曹操信服地點點頭。他問董昭現在擔任什麼職務,董昭說:「我是濟陽定陶人,初舉孝廉,原來曾在袁紹、張楊手下謀職。聽說天子還都,特來覲見,官奉正議郎。」曹操連忙站起來,設宴招待他。有人急報「一支隊伍向東邊開走了,不知是什麼人。」董昭說:「一定是李傕舊將楊奉,與白波帥韓暹,因為您的到來,引兵欲投大梁去。」曹操問:「李、郭二賊這一去將做什麼?」董昭說:「 虎無爪,鳥無翼,不久當為您所擒,不足介意。」
曹操與董昭兩人一見如故,說話投機,曹操向董昭討教朝廷大事。董昭說:「明公興義兵以除暴亂,入朝輔佐天子,這是要建立像齊桓公那樣的王霸之業。只是眾將領人多嘴雜,人殊意異,心裡未必願意服從您的指揮;如果留在這兒,恐有不便,只有移駕去許都,才是上策。現在朝廷流亡,新還京師,遠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今復徙駕,肯定不符合眾人的心願。——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早做決斷。」利害都考慮到了,擺出來供曹操決策時參考。曹操驚喜莫名,他覺得董昭的建策非常是時候,但他不能不擔心楊奉,擔心在朝的大臣,害怕夜長夢多,發生他變。董昭說:「這件事情好辦:先用書信穩住楊奉,再明白申告大臣:京師無糧,許都靠近魯陽,魯陽是天下糧倉,糧食籌集、轉運方便,所以將皇帝遷到許都,大臣得知,誰不願意跟隨您?」曹操認為董昭說的很有道理。董昭離開時,曹操拉住他的手說:「只要我有什麼難題,還會向您請教的。」
侍中太史令王立夜觀天象,認為「大漢氣數將盡,晉魏之地,必有興起的人。」荀彧勸曹操說:「漢以火德王,而您是土命。許都屬土,到那兒必定興旺。火能生土,土地旺木:正合董昭、王立的說法,他日必定興起。」曹操終於下定了決心,奏請皇帝搬到許都,皇帝也只好聽從,文武百官都願意跟隨曹操。
到了許都,曹操放開手腳做事了:他自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賞罰功罪、生殺予奪的大權在他手裡攥著,他當即提拔了一批人:荀彧做侍中、尚書令,荀攸做軍師,郭嘉為司馬祭酒,劉曄當司空曹掾,毛玠、任峻為典農中郎將,程昱為東平相,范成、董昭為洛陽令,滿寵為許都令,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於禁、徐晃皆為校尉,有這批文臣武將眾星拱月,從此,朝廷上下,一切大事均有曹操做主,皇帝基本成了擺設。
董昭不過是一介儒生,他提出「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此言一出,如撥雲見霧,點撥了曹操,使曹操拿定了主意,要立自己的根基,從此實現了工作重心和重點的轉移,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可以大幹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