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背信棄義是導致劉備最終失敗的原因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的背信棄義是導致劉備最終失敗的原因嗎?

219年,荊州之戰結束後,劉備對於渣權(孫權)這種小人恨之入骨,恨不得馬上抽筋剝皮,但是劉備明白,荊州軍全軍覆沒,關羽及數位將士、謀士參謀死的死投的投,對剛剛盛極一時的蜀漢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直接從天堂打入了地獄。劉備也就此失去了統一三國的大好時機。這些全賴劉備大舅子孫權,如果不是孫權背信棄義,撕毀盟約,關羽怎麼會敗亡?荊州軍又怎麼會全軍覆沒?!

劉備不愧是一位大英雄,雖然遭受重創,但很快從關羽死亡的悲傷中走出來,經過兩年的養精蓄銳,毅然決定對吳宣戰。221年7月,劉備集結數萬大軍,對吳發動大規模戰爭。222年,劉備一路連克至東吳腹地,行至夷陵時,遇到吳軍都督陸遜,陸遜採用堅守不出的戰略消磨遠道而來的蜀軍,消磨到6月時,酷暑難耐,將士們哀聲怨道,劉備時常想:「難道要撤退嗎?現如今周瑜已死,東吳已再無智勇雙全之人,不,絕對不能撤退,渣權的背信棄義必須付出血的代價!」於是劉備決定放棄水陸並進的策略,率領蜀軍全部躲進樹林中避暑,待到天氣轉涼再出來繼續作戰。

劉備的想法是好的,但陸遜卻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劉備進入小樹林那一刻,陸遜明白,劉備—你已經輸了!當即來個火燒連營,燒的蜀軍上竄下跳,唯有劉備一人狼狽逃回白帝城,撿回了一條命。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帶去的將軍、謀士參謀一個都沒有回來,這對於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來說,無異於毀滅性的打擊。

很多人認為劉備夷陵之所以慘敗是因為沒有帶上諸葛亮,真是這樣嗎?其實,劉備伐吳,帶不帶上諸葛亮不重要,劉備之所以沒有帶上諸葛亮無外乎兩點:1.諸葛亮不贊同劉備伐吳,諸葛亮的意思很明確,先伐魏後伐吳。但是話說回來了,關羽被殺,張飛遇害,統統與東吳有關,劉備對此不放一個屁,那麼蜀漢的大將怎麼想?出生入死的元老,死了都沒人報仇,何況是別人呢?!可以說,蜀漢上下全都盯著劉備呢,再者說,諸葛亮不贊同伐吳,如果帶上出工不出力怎麼辦?2.諸葛亮是內政天才,不是軍事天才。這也是劉備不帶上諸葛亮的根本原因。鎮守後方需要的是內政高手,衝鋒陷陣需要的是軍事天才,你說帶上一個內政高手去打仗做什麼?

退一步說,劉備帶上諸葛亮,結局也好不到哪去,諸葛亮肯定不建議劉備躲進樹林,而是建議劉備退兵,劉備會聽取嗎?不要以為劉備是三國演義那個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真實的劉備有主見著呢!所以,帶不帶上諸葛亮,對戰爭的結局影響不大,劉備依舊會慘敗而歸,甚至有可能還賠上個諸葛亮。

戰爭的結局雖然不在帶不帶諸葛亮,但是戰爭的勝敗,卻和劉備將此人錯用了位置有很大關係,這個人就是黃權。黃權是誰?漢中之戰聽說過吧?就是劉備和曹操相爭漢中,最後劉備取得了勝利,計謀全部出於黃權。可見此人相當厲害。這麼厲害的人,劉備卻派他去抵禦『坐山觀虎鬥』的曹丕!劉備伐吳之前,黃權曾進諫劉備,當然不是勸劉備先伐魏後伐吳這些廢話,而是勸說劉備鎮守後方,黃權作為先鋒軍『趟趟雷』,要不說什麼玩意都有個兩面性,這時候劉備的主見體現出了:不聽。就派黃權去抵禦曹丕,就不讓黃權跟著,偏偏不鎮守後方!結局可想而知,蜀軍全軍覆沒,這還不算,北上抵禦曹軍的黃權位置很尷尬,回蜀漢回不去了,東吳已經將路堵得死死的,無奈只有投靠了曹魏。如果當時劉備帶黃權在身邊,或者聽取黃權的建議留守大軍後方,派一位能力中上的將軍抵禦曹丕,我想劉備伐吳的結局應該會被改寫!最起碼劉備不會全軍覆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