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曹操和赤壁之戰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單來說,恐怕還是不行。
賈詡的建議說來簡單,就是先別打江東,先消化穩固荊州,穩住以後江東就是唾手可得了。《三國誌·賈詡傳》載: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賈詡的建議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三國誌》最佳註解作者裴松之在後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臣松之以為詡之此謀,未合當時之宜。」。
賈詡這個建議,是不合時宜的!怎麼不合時宜呢?我們從頭講起。曹操在陳留起兵後,拉著自己的五千人馬參加了聯軍討董,可惜聯軍只顧自己爭權奪利,討董只是出工不出力。曹操自己率兵出戰,卻是慘敗而歸,不得不在袁紹的幫助下,出任東郡太守,跑到兗州發展勢力。
兗州地處中原,四面八方都是別的勢力,不管往哪個方向發展,都有可能遭遇其他方向的進攻,曹操就飽受這一地緣劣勢的困擾。
成為兗州牧以後,曹操兩次東征徐州,結果遭遇呂布背刺,徐州沒打下來,兗州也只剩下三城,曹操甚至想去袁紹手下打工算了,被程昱勸阻才作罷。跟袁紹在官渡對峙的時候曹操也要顧慮四方,西方的馬騰韓遂要安撫,南方的劉表要穩住,東南的孫策更是提防不已,所幸孫策被刺殺,江東叛亂迭起,無暇北顧,還有劉備奪取徐州,逼得曹操從官渡抽身,親自解決這一麻煩。
官渡之戰(200年)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雖然曹操贏了,但袁紹也沒把家底輸光,即便他沒兩年就病死了,幾個兒子內鬥不休,曹操也得到建安十年(205年)才平定冀州,之後平幽州、并州,北征烏丸等,又花了兩年多。
等到曹操北征烏丸回到鄴城,已經是建安十三年的春天了,此時曹操東漢十三州的冀州、并州、兗州、青州、徐州、豫州和幽州部分、司隸部分。
剩下的對手中,馬騰韓遂佔據司隸部分和涼州,張魯劉璋佔據益州,劉表佔據荊州,孫權佔據揚州,士燮佔據交州,公孫家族佔據幽州的遼東。
遼東偏遠,公孫家族又表現得比較溫順,所以曹操征討袁氏兄弟和北征烏丸時都沒對公孫家下手。北方不動,那只能從西方和南方兩個方向入手。經過決定,曹操選擇了南方的劉表,並下令徵召馬騰入朝,穩住了西部。
為了解決征伐荊州時必需的水軍,曹操在鄴城挖了玄武池來訓練水軍,練了半年後,七月,曹操帶著大軍南下荊州。
八月,劉表病死,劉琮繼為荊州牧。九月,曹操率軍抵達新野,劉琮投降,劉備逃亡。曹操棄輜重追趕,在長阪將之擊敗。劉備逃往夏口,曹操進駐江陵,算是拿下荊州重地,荊南的幾個郡傳使即可定。
按照賈詡的建議,曹操不必再興戰火,安撫民眾士卒,穩固荊州後,處於下游的江東自會來降,但問題是,孫權並不會投降。
我們打開天眼來看,即便後來曹操大軍壓境,叫囂要與孫權「會獵於吳」,江東內部眾多臣子提議投降,孫權也沒降,想靠穩固荊州來逼迫他投降顯然是現實的。
而且荊州要怎麼穩固呢?看賈詡的意思,應該是讓大軍坐鎮,畢竟荊州與益州、揚州、交州都接壤,交州弱小可以忽略,劉璋闇弱可以不管,可劉備和孫權沒一個是善茬,只要不是非常有份量的武將率大軍坐鎮荊州,可以肯定他們是要率兵來搶的。
曹操手下非常有份量又非常受他信任的,好像只有他自己,諸夏侯曹受他信任,但不是孫劉的對手;五子良將可以獨當一面,但曹操要真想讓他們獨當一面,何必次次自己親征。
可曹操又不可能久留荊州,一方面馬騰韓遂只是暫時穩住,久留南方必定生變;另一方面朝中也不安穩,漢獻帝劉協想奪權不是一天兩天了,曹操在這一年六月當上丞相,更加顯露出不想當漢臣的苗頭,他要是久不回朝,天曉得漢獻帝劉協會搞出什麼亂子。
這樣一來,賈詡的建議就成了空中樓閣。而在曹操看來,自己可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此時天氣已經入秋,南方沒有那麼炎熱,對北方人為主的曹軍來說是件大好事;地理上荊州處於上游,江東處在下游,順流而下更有優勢;曹操拿下荊州已經威震江東,士氣要比對方強,加上陸軍遠甚對方,又全盤繼承荊州的水軍,完全有機會一舉殲滅孫劉,拿下江東。
拿下江東後,交州傳值可定,公孫弱小,劉璋已經表示善意,需要打仗的可能就只有馬、韓兩家,至多加上個張魯,當漢中被拿下後,劉璋就不再成為威脅,天下一統已經不是夢!
如果能夠實現天下一統,曹操還需要當什麼周文王,他就是周武王,哦不,是名副其實的魏武大帝。如果接受賈詡的建議,曹操不久就得率軍北返,雖然會留一部分兵力鎮守荊州,可真的守得住嗎?守不住那情形不變,歷史還是原來的歷史,可要是守得住的話,那倒還是有可能先滅馬、韓、張、劉,再回過頭來消滅孫劉,只是這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總的來說,曹操既定的目標拿下荊州已經完成了,打江東消滅孫劉屬於可打可不打的戰爭,可刀都已經抽出來了,荊州沒挨刀就倒了,那是把刀抽回去還是找另一個再砍呢?
曹操選擇了砍江東,因為他覺得自己優勢很大,有一定把握不戰而勝,還有很大的把握一戰定乾坤,結果瘟疫、孫劉聯合、冬天的東風、對手的強勁各種因素一綜合,曹操妥妥當了一把袁紹,被以少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