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曹操北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起曹操,大家都會想到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劉協變成自己的傀儡,先統一了北方,滅蜀滅吳,然後兒子曹丕從漢獻帝劉協手裡接過大好江山,成為天下的主人。
可事實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作用值得懷疑,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諸侯以實力論英雄,根本不理睬空有天子名義、卻毫無實力的漢獻帝劉協,大家該打就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個也沒少,只有劉備因為要借助皇叔身份,才對漢獻帝劉協念念不忘。
二是漢獻帝的皇位本身就有問題,他是被董卓擁立上位的,既然董卓是天下之賊、頭號公敵,劉協的皇位自然也不能算是合法。但董卓死後,劉協被李傕、郭汜挾持到洛陽,群雄忙著搶地盤沒顧得上他,否則怎麼輪不到還是小軍閥的曹操找到漢獻帝劉協。
如果當時有一方勢力足夠統領或壓制群雄,漢獻帝劉協的皇位八成會被廢掉,只有另立新君才能清除董卓那廝的餘毒。正因為如此,大家才沒有重視漢獻帝劉協,懶得在他身上花心思。
曹操挾持漢獻帝劉協後,以皇帝名義發佈的命令,在群雄眼裡跟廢紙也差不了多少,誰會聽?真正管用的還是實力,而曹操真正稱霸天下的秘訣是四個字:守位以財。
這是謀士參謀毛階給曹操出的主意,就是攢錢、攢錢、再攢錢,具體辦法是屯田。屯田大家並不陌生,諸葛亮後來也搞過屯田,似乎沒什麼難度,真要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
好在屯田的土地不缺,兵荒馬亂導致無主之地多得是,還有很多沼澤河灘可供開墾,真正缺的是農民。按理說亂世中的流民饑民也很多,不應該缺人才對,這種想法其實是對東漢末年的情況不瞭解。
當時遍地是大小軍閥和豪強,都在搶人搶土地,流民在他們那裡只是奴隸,拚死拚活種地,最後能有口飯吃就不錯了,而只有曹操把他們當人,而且曹操有一定的力量,又更狠。
曹操下令在自己的地盤內誰也不許收留流民,只有他自己可以。他將田地分給流民,第一年收取50%的租稅,第二年開始收得越來越少,屯田戶不是奴隸,屯田契約到期後可以解約。
有了屯田,便有了糧食,曹操開始大規模修築運河和水利工程,既能提高糧食產量,恢復商品流通,又招募安置了更多的流民,使整個北方安定下來,曹操治下的中原已經恢復到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
這就是「守位以財」,安心發展實力,不輕易挑起戰爭。相較之下,其他諸侯經常靠劫掠為生,袁紹的士兵甚至一度以野棗充飢,比曹操差得遠呢。最終由曹魏及其延續下來的晉朝統一天下,也就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