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劉禪為人,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導語:
三國英雄輩出,留下來的歷史典故多不勝數。有一個很讓現代人萬分譴責的歇後語"劉備摔阿斗 -- 收買人心",便是出自這個時代。
劉備為什麼摔阿斗?
話說東漢末年的時候(公元208年),當陽長阪之戰中,曹操率領大軍追擊劉備,此時的劉備沒有與曹操正面一戰的能力,只好先暫時戰略性的撒退。而對曹軍兇猛的攻勢,劉備將家中老小托付給了旗下的大將趙雲,讓趙雲保護後方親屬,自已與其他將領率軍突圍。
不想劉備脫困後卻發現老婆孩子被曹軍圍困住,此時的趙雲為了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以及阿斗的母親甘夫人奮不顧身,在曹軍大營中七進出,終於救出了阿斗。
之後在千軍萬馬中的殺出曹軍圍堵,將孩子完好無損地交給了劉備。如此勇武的一員大將,不顧自身生死的救出自已的獨子,這讓劉備非常感動,但是又為這驚心動魄的過程心下後怕,這萬一要是有個什麼意外,孩子沒了事兒小,少了趙雲這樣一員猛將,以後誰幫我打天下啊?心下憤怒,抱起孩子就往地上一摔,口中罵道:就是你這混帳小東西不爭氣,害得我差點少了一位打天下的猛將!
趙雲聽了這話無比感動,萬萬沒想到在劉備的心裡,自己的地位居然比他親生兒子都重要啊?連忙抱起孩子,感動得邊哭邊拜:能遇到您這樣的主公真是太幸運了,我就是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答主公的大恩啊。
劉備這一摔,安撫了武將的心,使化在軍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讓以趙雲為代表的武將更加忠心為他,成為以後的奪天下的武功助力。但也有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把孩子摔傻了。劉阿斗長大後並沒有成為理想中的英明君主,反而因為其無能葬送了劉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
阿斗真的摔傻了?
劉備摔阿斗這段奇聞在民間流傳許久,但事實上並沒有這回事兒。在正史資料中並沒有相關的記敘,只是一段源自於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文學創作品。不得不說《三國演義》寫的太成功了,好多人都將它所記敘的東西當成了正史,於是有了劉備摔阿斗這個深入人心的典故。
歷史上的趙雲並沒有在長阪坡七進七出,自然也沒不會給劉備摔孩子留機會。阿斗本名劉禪,確實沒有他父親劉備那般能幹,文無治國之才武無安邦之能,但也並非全無優點。雖然蜀國確實在他手中走向了衰敗,但是與他的成長經歷和從小所受的教育有關,決不是被摔壞了腦子。
劉阿斗其人如何?
從《三國誌》中可以找到很多關於他的記載,有正面記載他事跡的《後主傳》,也有從側面他人評價中看他為人的《譙周傳》、《董允傳》、《陳祗傳》及《諸葛亮傳》等相關文獻資料。
可以看出不是什麼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但對於治國的政務也有遺傳到幾分他父親的本事。劉備去世前,告訴他要好好對待諸葛亮,要親近他信任他,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去敬愛他。
阿斗一直記得很清楚,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一切大事小宜都聽諸葛亮的。諸葛亮去世後,在蔣琬、董允、費禕等幾位重臣輔佐下,阿斗又單獨統治了蜀國整整29年。
其間並沒有發生什麼令人啼笑不得的明顯錯誤,也沒有出現君王與臣子離心導致朝政混亂亡國的事情。雖然在政見上各有不同見解,但這些臣子能在他的統治下仍共同維持了蜀國29年的平安,可見他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劉阿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醜聞便是"樂不思蜀",但此舉與其說是愚笨無大志,不如說是在迫於形勢的無奈保身。
蜀亡後,在一次司馬昭招待他的宴會上,熟悉蜀中樂曲響起,歌舞翩然,令在座的蜀漢舊臣們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國家,想起了曾經的雄心壯志化為虛無,紛紛落淚。唯有劉禪仍然興致頗佳,一點也沒有曾身為蜀王的悲傷。司馬昭問他"你想不想家啊?"他回答"這裡待著挺好啊,不想回蜀。"
這一回答顯得十分沒心沒肺,於是他的舊臣郤正偷偷找機會教他"你要表現出懷念蜀地的樣子,說十分想念家鄉,這樣司馬昭才會放你回去。"
於是阿斗記住了,當在宴席上又喝了一會兒酒之後,司馬昭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阿斗就按照郤正教他的一點沒變的學了一遍。引得司馬昭好奇,你這說的怎麼跟郤正一模一樣呢?
阿斗表現得十分震驚"你是怎麼知道的?",這憨傻臉直的樣子把司馬昭和左右大臣逗得大笑,愚笨無能的標籤也徹底貼到他身上摘不下來。
但就是這樣愚笨的人,在那個三國爭霸群雄輩出的年代,難得活得安穩,蜀國滅亡後,在魏國當了八年的安樂王,依舊過著僕役成群,華衣美食的日子,子孫後代也被封了爵位。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魏國對於亡國之君的防備。誰不防著亡國之君東山再起啊,前朝的王室血脈正常來說是一個都不該留的,歷史上亡國之君能安穩活到最後的沒幾個。
"樂不思蜀"便是劉阿斗對這種試探的回應,這還是比較出名記於史冊的,相信其它各種試探的伎倆層出不窮,只是作為亡國之君,史冊上沒有他太多的位置而已。能在這種情況下安享餘年,自然死亡的人,不可能是真的笨。
結語:
筆者認為,阿斗從小就沒有在劉備身邊長大,沒有上戰場觀摩歷練的機會,也沒有從小就接受精英教育,在十四歲的時候才有名士指導他,之後十七歲匆匆即位。
這樣野蠻生長的孩子,如同雜草一般,最旺盛的就是生命力,無論把他放在哪裡都能很好的生活,蜀亡之後在魏國的經歷就證明了這點。但是談到治國安邦還是不要過於苛求,他能在諸葛亮死後,仍帶領蜀國安穩了29年,已經是超乎想像的能幹了。
參考文獻:《三國誌》、《三國誌平話》、《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