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軍事集團在剛剛興起的時候,各損失了一員重要的謀士參謀。魏損失了郭嘉,蜀損失了龐統,吳損失了周瑜。這三個人對當時的三個軍事集團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那麼,比較而言,這三個人的去世,對於他們各自的集團來說,究竟哪個的損失更大呢?
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個人對他們各自的集團究竟做了什麼,他們的存在對各自的集團有什麼意義?他們的去世又讓各自的集團承受了怎樣的損失。
郭嘉是魏早期最重要的謀士參謀,這也是曹操的評價。曹操能夠戰勝袁紹等北方諸侯,實現一統北方的目標,郭嘉的貢獻是功不可沒。
當時曹操在北方並不是很強大的,和袁紹、袁術、呂布、公孫瓚等人比較起來,他其實算不得什麼重要力量。諸葛亮曾經形容曹操,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上早期的曹操的確「挾天子」,但是他根本就沒辦法「以令諸侯」。北方的那些諸侯們,沒有一個人聽他的。
曹操能夠在並不強大的情況下,還能完成北方的統一大業,郭嘉對曹操的幫助確實不小。郭嘉首先是堅定了曹操的信心。曹操敗給張繡的時候,一時間軍心渙散,郭嘉當時講了個袁紹一定會敗,曹操一定會勝的「十敗十勝」道理,穩定了軍心。
當然了,心理疏導作用並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郭嘉在曹操的南征北戰之中,給他進行了不少戰略規劃和戰術安排,讓曹操能夠在亂軍之中殺出,先後把呂布、袁紹等人吞併。郭嘉居功至偉,曹操也是這麼評價的。
最能夠體現郭嘉重要性的,是曹操在統一北方以後南下征討孫劉。恰好在這個節骨眼上,郭嘉英年早逝。本來,曹操當年在力量弱小的時候,因為有郭嘉的幫忙,能夠左衝右突殺出重圍。而在他力量強大的時候,竟然在赤壁大戰中被孫劉聯軍打得大敗。那時候,恰好沒有郭嘉。
如果郭嘉活著,他至少能給曹操提供兩方面的幫助,一是心理層面上的,可以避免曹操驕傲自大。二是戰術層面上的,至少不會讓曹操犯那麼多錯誤。
周瑜對於孫權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是因為周瑜的指揮,孫權才能夠在赤壁大戰中打敗強大的曹操,穩定江東局勢,成為一方諸侯。
同樣可惜的是,赤壁大戰結束後不久,周瑜就去世了。其實周瑜在去世之前,他還有一個非常宏偉的計劃,就是搶在劉備之前,迅速西進,奪取益州,從而實現一統南方的目的。
周瑜正在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可惜英年早逝。孫權沒有了周瑜這樣的文武全才,西進的計劃只能付諸東流,讓劉備佔了便宜。
而孫權由此只是偏安江左,採取守勢,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為。若不是後來孫權又奪得了荊州,孫權要想保住既有的地盤,可能都是困難的。
龐統在幫助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立過一定的功勞。他在隨劉備進入益州的時候,給劉備出過上中下三個計策。最終,劉備採用了中策,實現了奪取益州的目標。
說起來,龐統為劉備所立下的功勞其實並不大,不過,龐統對於劉備的意義卻並不小。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龐統提前戰死,劉備不得不把諸葛亮從荊州調回來。但荊州因為失去了諸葛亮,沒人給關羽出謀劃策,最關鍵的是,沒人幫關羽調和人際關係,致使關羽失去荊州。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荊州丟了以後,劉備統一全國的雄心就付諸東流了。蜀國此後雖然也在組織北伐,但其實是一種以攻代守的方式,暫時對自己的一種保全而已。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個人確實對魏、蜀、吳三個軍事集團的作用非常大。要想比較誰的作用更大,其實並不容易。再說了,因為三人已經去世,去世後就不能再發揮作用。因此,雖然我們覺得他們的意義重大,但其實也只是一種假設的歷史。假設的歷史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當然了,如果一定要在這三個人中選一個對各自的軍事集團來說,意義最重大的人,我覺得還是郭嘉。至少一點,如果郭嘉還活著,在赤壁大戰中幫助曹操獲取了勝利,也就沒有後面的周瑜和龐統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