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到底是怎麼丟了荊州的?真是因為大意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到底是怎麼丟了荊州的?真是因為大意嗎?

所謂關於大意失荊州,現在的解釋一般都是《三國演義》的解釋邏輯。大體上就是關羽北伐的時候,本來留下了兵力防備江東孫權偷襲,但在陸遜上任之後,寫信給關羽,姿態很低,導致關羽對陸遜判斷錯誤,放鬆了警惕,才被陸續設計偷渡長江,襲取荊州。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又演繹出了關羽驕傲自大的性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中文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客觀來說,關羽性格驕傲,這個倒是沒什麼問題,確實是比較驕傲的。但從《三國誌》的相關記載來看,他的驕傲主要是表現在面對一般的士大夫的時候,比較看不起他們,但對普通士兵,他是愛護有加的。

他看不起士大夫,其實也不難理解。他出身低微,以戰功揚名立萬,而當時的士大夫多數出自世家大族,本來和他也不是一路人,他看不看的起別人,別人都未必會把它放在眼裡。與其低三下四的跟士大夫交往,還不如壓根不理他們。在曹魏一方,這一點就十分明顯。到曹丕時期之後,外出作戰,總是有文官士大夫「護軍」,位置在武將之上。

關羽北伐襄樊的背景是劉備已經奪取漢中,曹操全面退守的情況下,形勢對劉備一方已經比較有利了。而且,襄樊原本就是荊州屬地,只是在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孫劉三方分別佔領,曹操一方佔據的就是襄樊地區。而這個地區是荊州與南陽地區的交通咽喉,誰佔據襄樊,誰就能夠在戰略上佔據主動。

關羽北伐初期,進展也是比較順利的。因為襄陽在漢水南岸,而樊城在漢水北岸,兩個城夾漢江而互為犄角。所以,關羽北伐之後,對襄陽只是圍困,並沒有全力進攻,而是把進攻的主要方向用在樊城。在戰術上,這也很聰明,只要打下樊城,襄陽就會不戰而降,而他如果只是圍攻襄陽,曹魏可以通過樊城不斷的支援襄陽。

因為襄樊地區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所以曹操一方也十分重視,在得到守將曹仁求救的信息後,就開始不斷派兵增援。先是於禁、龐德率七軍三萬多人增援,被關羽擊敗,於禁被俘、龐德被殺。這是關羽人生中的巔峰時刻,也是蜀漢的巔峰時刻。曹仁在樊城孤軍死守,城中也是多次陷於危殆,差點就被關羽攻破。

於禁軍被關羽擊破之後,曹操繼續派兵增援,先是命令徐晃率兵增援,後面在得到孫權偷偷送來的降表之後,又下令張遼準備率領淮南地區的部隊繼續增援。很顯然,他對徐晃到襄樊之後擊敗關羽、解樊城之圍也沒什麼把握。也是在這個時候,關羽還派人聯絡洛陽一帶的盜賊,導致曹操一度想放棄許都,遷都洛陽,以壁關羽鋒芒。

在徐晃軍到達樊城的時候,關羽軍經過幾個月的苦戰,也已經精疲力盡。這時候,關羽不僅糧草緊張,而且兵源也比較緊張了。但畢竟看上去樊城指日可下,他認為曹仁也已經堅持不了多久,所以想再堅持一下。於是才出現了「擅取湘關米」的事,同時又將原本沿江防禦東吳的兵力抽掉了一部分到襄樊前線。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關羽抽調了一部分江防的部隊到前線,才導致沿江防線出現了空隙,從而讓東吳有了「呂子明白衣渡江」的機會,偷襲荊州。也就是孫吳一方從武昌一帶出發,偷渡過江,先攻佔公安,然後再進攻江陵,同時陸遜率兵沿江西進,攻佔了宜都、秭歸等地,切斷了關羽向西撤退的退路,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俘。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關羽有什麼問題的話,最大的問題是他過於貪功,和驕傲不驕傲沒什麼關係。兵法以全軍為上,而關羽在北伐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後方的安全,在襄樊前線則是能攻下就攻下,攻不下還可以退回去,下次再來。但在這種時候,關羽出現了原則性的錯誤,就是把前線的勝利放在了保證後方安全的前面,優先保證前線勝利,從後方抽調兵力增援前方,才給了東吳偷襲的機會。.

但反過來說,無論把誰放在關羽當時的位置上,在擊敗於禁軍之後,也很難有這個魄力放棄看上去馬上就能到手的勝利,主動撤退回去,以保證自己的安全,除了諸葛亮。這也是諸葛亮之後多次北伐,每次只要後方有一點風吹草動,無論前方是否有機會取勝,他都會主動撤退的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