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渡之戰前,郭嘉如何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在官渡之戰前,郭嘉如何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

瞭解郭嘉,或者看過郭嘉傳記的人大概都認為郭嘉對官渡之戰的勝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前給曹操提出的「十勝袁紹論」,更是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的結果。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從這個論斷可以表明郭嘉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早年郭嘉就投靠袁紹,發現袁紹能力不足,優柔寡斷,於是離開袁紹,後來投靠了曹操。

給曹操來了一場曹魏版的「隆中對」,建議曹操,先滅呂布,再攻袁紹,然後一統北方。郭嘉也因此深得曹操信任,曹操表示 「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在官渡之戰中,郭嘉一共有兩次精彩的論斷,一個是曹軍在面對強大的袁紹時,軍心不穩,郭嘉講了「十勝袁紹論」,穩定了軍心。

而另一個是在官渡之戰時,袁紹與曹操對峙期間,突然傳來消息說,江東孫策想要發兵攻打許都,讓曹軍內部再次軍心不穩,這個時候,郭嘉又分析說,孫次剛剛吞併江東,並未坐穩,不可能北上,結果孫策不久被刺客刺殺,果然如郭嘉所說無力北上。

通過這兩次論斷,可以表明郭嘉是一個奇才,分析事情往往能夠通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推斷事物發展的方向,但是,整體來說,郭嘉的論斷還是屬於宏觀階段,郭嘉的定位也屬於「戰略謀士參謀」,在大局觀上掌握的很好。

說他是「玄學」也不為過,在官渡具體作戰中,郭嘉也並未謀劃具體的作戰方案,但是真實的戰場上往往千變萬化,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也很多,不能因為郭嘉幾個宏觀論斷,就將功勞全部算在郭嘉的頭上。

實際上,儘管有郭嘉的打氣,在官渡之戰相持階段,曹操也是「合戰不利」,想要放棄官渡,退守許都,這個時候是荀彧為曹操打氣,堅持認為這是決勝的關鍵階段,不能輕言放棄,然而當時曹操的補給已經很困難了,離失敗只在一步之遙。

最後拯救了曹操的是袁紹的謀士參謀許攸,許攸知道袁紹軍營的情況,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將袁紹糧草全數燒燬,使得袁紹最終戰敗,可以說,許攸叛變是袁紹失敗的直接原因。

當然,要說根本原因,還是要從戰爭規律中找原因,如果是一場戰役取得勝利,其實沒有什麼好分析的,官渡之戰的厲害之處是中國歷史上少數的以少勝多戰役,曹操以少數兵馬創造巨大勝利,如果單純的以郭嘉、荀彧打氣,許攸叛變才能取得勝利,那就有點低估這場戰役了。

中國古代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不外乎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如果我們把這些戰役歸攏到一起,就會發現這些戰役之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一場戰役都和水有關,巨鹿和官渡發生在黃河,赤壁在長江,淝水之戰在淝水。

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在古代水上交通技術不發達時期,江河成為重要的屏障,只有借力打力才能創造奇跡。

官渡之戰的關鍵就在一個「渡」,圍繞這個「渡」展開的一系列消耗戰。

曹操在官渡之戰時,並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在具體部署上,曹操讓臧霸牽制袁紹,防止袁紹從東面進軍;讓於禁扼守白馬,阻滯袁紹從此南下,以主力在官渡佈防,阻擋袁紹大軍的正面進攻。

這種佈防,在後勤補給上其實較袁紹更為方便,比較適合打持久消耗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