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龐統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爆發過許許多多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曾經出現過不少有勇有謀、用兵如神的將領。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就曾誕生過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這位政治家才智過人,大半生都在爭霸中原,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手下猛將謀士參謀如雲,但他卻並沒有一統天下。
這樣的一代梟雄,為什麼沒有闖出自己理想中的天地?真相其實就藏在龐統的一席話中,原因被道破後,諸葛亮秒懂,龐統當年到底說了什麼?諸葛亮為什麼瞬間就能聽懂?
一、積累人脈
公元161年,劉備出生於涿郡涿縣,家境普通的他,並沒有什麼優秀的教育資源,可他卻有一位很有遠見的母親。當時的劉備並沒有什麼心思學習,拜師期間,劉備最喜歡參加大大小小的宴會,四處結交朋友。
在這期間,性格外向的劉備認識了很多達官貴人、英雄才俊,這些朋友的出現,為劉備日後的稱霸中原奠定了人脈基礎。
劉備的一生中結交了許多重要朋友,關羽、張飛、公孫瓚,這些朋友在他創業的時候,為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幫助。蘇雙、張世平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劉備招兵買馬時,他們為劉備拿出了一大批真金白銀。
關羽和張飛,則是事業最初的合夥人,與劉備同甘共苦,劉備落魄後,公孫瓚站了出來,毫不猶豫的扶持他東山再起。
二、徒勞無功
在各路朋友的輔助之下,劉備苦苦征戰20多年,到頭來,卻沒能佔領一寸立足之地,一生的付出都是徒勞無功的。赤壁之戰以後,劉備接連攻下荊州、漢中,此時的他節節勝利,如日中天。
照這樣的發展,劉備本該一統天下,可他卻沒能維持好局面,害得大好形勢只能散去。如果說,劉備本身不善計謀,可他的身邊卻從來不缺人才。
賞識諸葛亮,提拔龐統,拉攏趙雲,劉備麾下人才濟濟,但卻伐吳敗亡,這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這當中的原因很簡單,鳳雛龐統早就「一語道破」過。
三、前因後果
龐統加入劉備陣營時,曹操、孫權正在密謀瓜分荊州,此時的荊州日漸凋敝,早已無利可圖。叛徒張松為了獻媚,專門來到劉備身邊,勸他入川。
此時的劉備並沒有心動,而是如此回應:現階段,我的最大敵人是曹操,曹操野心勃勃,殘忍凶暴。我和曹操的性格截然不同,曹操急切狡詐,而我寬厚溫和。要想做成大事,必不能像曹操那樣殘酷無情,如果因為這點小事,就失信於天下,那我就不是劉備了!
成功的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法則,要想做出一番事業,就必須時時刻刻牢記原則。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可專門和曹操反著來,卻是錯上加錯的。
四、前車之鑒
劉備內心深處,一直將自己當做劉勝的後人,在他內心深處,是以劉氏皇族後裔自居的。如果把曹操比作凶狠的項羽,那麼劉備就是與之相對應的劉邦。
數百年之前,劉邦接受了韓信的建議,只要是項羽所做的,劉邦一定要反著來。劉備不分青紅皂白,也和曹操對抗了起來。
項羽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但他並非十全十美。眼下的曹操,文武雙全,既能吟詩作對,又能馳騁疆場,社會動盪不安,亂世情況複雜,曹操卻為人民做成了很多事情。
靠著屯田制度,曹操解決了百萬饑民的溫飽問題,除了幫助人民安居樂業以外,他還建立了優秀的人才選拔制度。曹操做了這麼多大事,劉備卻沒有取長補短,反而固執的唱反調,由此可見,劉備並不是一個成熟的領導者。
五、道破真相
劉備沒有一統天下,這與他的做事方法,行事策略關係很大。龐統聽完劉備的話,並沒有著急反駁,而是笑著對他說:「主公的觀點確實沒錯,但時代與時代不同,當今天下大亂,要想做大事,就不能太守規矩。兼併弱小,討伐昏庸,只有這樣,才能成就春秋五霸的功業!我們雖然出兵攻打了益州,但只要強大以後,對劉璋進行封賞,也不算失信。如果我們不取此地,還有很多人一直虎視眈眈。」
龐統的話看似簡單,但卻指出了劉備成敗的根源。生在亂世,所有的道義都是相對性的,道義固然重要,可在強弱面前,道義不堪一擊。很多人反對曹操,可他們的觀點並沒能阻止曹操變強大。
劉備認為,帶兵打仗必須要正面競爭,可最後的結果卻是一事無成,龐統點醒劉備後,還為劉備提了一個新建議,那就是——逆取順守,報之以義。
經歷這件事以後,劉備的處事方式發生了許多變化,曾經的他非常重視信義、名聲,後來的他,靈活變通,開始懂得要以實際利益為主,再也不會和曹操對著幹了。
龐統的一生,除了點醒劉備以外,還為他貢獻了自己的性命。214年,劉備帶兵進攻雒縣,軍隊行駛到落鳳坡時,突然遭受埋伏,龐統奮勇反抗,身中數箭,當場殞命。
臨死前,龐統沒有任何怨言,只是說了一句「今日吾死,是乃天命。」才智過人的龐統還未實現理想,就要死在戰場上。簡簡單單的8個字,代表了龐統內心的不甘,讓人心酸。
劉備聽到這句話後,沒有任何波動,因為頭腦簡單的他,並聽不懂話中的含義。諸葛亮聽完以後,卻秒懂了龐統的心思。好男兒志在四方,劉備僅將龐統當做一枚棋子,害得他英年早逝,沒能實現理想。此時的諸葛亮心灰意冷,他很擔心,有朝一日自己也會像龐統一樣,理想還沒實現,卻身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