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官渡之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曹操以弱勝強擊敗袁紹,奠定了其統一北方的基礎。
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還是有些誇大了官渡之戰的價值。
在官渡之戰結束以後,曹操並沒有獲得多大優勢,其劣勢依然沒有得到緩解,袁紹隨時都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三國網小編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基於兩個客觀事實來判斷的。
第一、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和袁紹所佔據的地盤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官渡之戰結束後,袁紹依舊佔據著北方冀、青、幽、並四州,曹操依舊佔據著南方兗、徐、司、豫四州。
雖然是各佔四州,但從整體實力判斷,依然是袁紹略佔優勢。如果袁紹能在肅清內患的同時加強集權,誰敢說他沒機會幹掉曹操呢?
第二、沒有任何史料表明,袁紹曾在官渡之戰中負傷。
既然袁紹沒有在官渡之戰中負傷,那誰也不敢確定,袁紹會在官渡之戰結束一年半之後去世。
只要袁紹不死,袁氏集團就不會分裂成兩派開始內戰。如果袁氏集團不內戰,曹操憑什麼消滅袁氏集團呢?
要知道,袁氏集團內戰之後,由於袁紹的長子袁譚不敵袁紹的三子袁尚,才邀請曹操幫忙。換言之,袁氏敗亡的起點,在於袁譚的邀請。
我們先把官渡之戰結束後的時間線理一下。
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戰結束;
公元204年8月,曹操攻破鄴城、打敗袁紹的繼承人袁尚,在辛毗和崔琰的支持下,實現了對冀州的統治;
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攻破南皮,殺死袁譚,在王修和管統的支持下,實現了對青州的統治;
公元205年3月,焦觸背叛袁熙(袁紹次子),組織幽州各級軍政長官集體投降曹操。在這種背景下,曹操實現了對幽州大部分地區的統治;
公元206年3月,曹操打敗高幹(袁紹外甥),派梁習坐鎮并州,逐漸實現了對并州的統治;
公元207年,逃亡遼東的袁尚和袁熙被公孫康所殺,曹袁爭霸戰徹底結束。
理順時間線之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官渡之戰結束以後,曹袁兩大集團依然進行著曠日持久的爭霸戰。
絕不是官渡戰敗,袁氏集團立刻煙消雲散;更不是袁紹一死,袁氏集團立刻土崩瓦解。
如果不是袁紹去世,如果不是袁譚邀請,曹操想吞併北方四州,恐怕還需要更多時間,甚至鹿死誰手都無法確定。
袁紹雖然沒有在官渡之戰中負傷,但我們的疑問是:袁紹的去世和官渡之戰是否有關呢?我認為,是有一定關聯的。
很多人提起袁紹和曹操,都認為那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可實際上,袁紹的年齡應該比曹操大九歲。
史書並未詳細記載袁紹的年齡,但由於袁紹字本初,所以史學界的主流意見認為:袁紹是在本初年間出生的。
本初是東漢第十位皇帝漢質帝劉纘所用的年號,而這個年號只用了一年就廢除了,這一年是公元146年,袁紹也在這一年出生。
曹操是哪年出生的呢?漢桓帝劉志永壽元年,公元155年。
當然了,由於袁紹的出生年無法確定,所以我們只能籠統地說他一定比曹操年長(這一點可以確定)。
官渡之戰發生於公元199年,此時的曹操已經四十四歲,如果袁紹比曹操大九歲,那麼此時的袁紹也已經五十三歲了。
在那個年代,一個五十歲左右的人,已經可以算是老年人。在經歷官渡戰敗的心理打擊之後,因抑鬱等原因導致發病,最終一病不起,這樣的推論還是很合理的。
比如劉備,他也沒有在夷陵之戰中負傷,但在夷陵戰敗後一病不起,大家也沒認為這不合常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袁紹去世與劉備去世有一些相似之處。
只要我們能大致確定袁紹的年齡,那麼袁紹發動官渡之戰的動機我們也能大致理解。
袁紹之所以發動官渡之戰,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自己年事已高,再不動手恐怕曹操會成氣候,如果自己撒手人寰,自己的繼位人斷然不是曹操的對手;
二是河北四州看似強盛,實則隱患重重,袁紹希望在自己還能控制的時候率先發難,趕快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個原因上面分析過,我們接著分析第二個原因。
一個集團想要做大做強,就一定不能閉門造車,得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盡可能團結更多的人為自己所用。
關於這一點,我相信大家不會有太多疑問。可這樣的一個利益共同體,在做大做強之後都會面臨同一個難題:如何增強凝聚力?
袁紹奪取四州的過程談不上非常順利,但也沒有經歷過重大失敗,這使得袁紹內部的各大利益集團一直處于飛速發展的過程中。
袁紹還活著的時候,他相信自己能在最大限度上壓制各大利益集團。可一旦袁紹去世,誰敢保證各大利益集團會繼續聽命於袁紹的繼位人呢?
一方面是出於對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之後即將崛起的憂慮,另一方面是因內部不穩而導致的憂慮,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不能再拖了。
袁紹決定南征,河北各大利益集團都清楚是怎麼回事。田豐沮授建議緩滅曹操,就是不希望袁紹把事情搞砸,同時也想延緩袁紹藉機集權的機會。
一向寬仁的袁紹,這一次難得乾綱獨斷:他把田豐關進監獄,同時削去沮授的兵權,目的就是希望盡可能團結所有人,一次性打垮曹操。
但不幸地是,由於內部人心不齊,再加上許攸叛逃這種偶然因素,致使袁紹在官渡遭受慘敗。
看到袁紹的結局,我總會不經意間想起《水滸傳》裡面的托塔天王晁蓋。
這兩人都是性格寬仁的人,人生中只有一次難得的堅持,卻遭遇了最大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