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赤壁之戰曹操因何而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敗並不全然是人禍,其實還有屬於不可抗力的天災因素,這些都是人力所不能掌控的,因此即便郭嘉和典韋都在,也無法擊敗劉備和孫權。
人禍之連環船
實質上如果說赤壁之戰中曹操唯一存在一絲翻本的機會,無非就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取消連環船這個策略,以避免孫劉方面的火攻計。那麼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那麼他是否能夠看出連環船這個策略的弊端呢?
按照最後事態的發展來看,當時並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連環船一旦遭遇火攻將會陷入無可奈何的境地,那麼如果郭嘉這位擅長於分析的謀士參謀隨同曹操難征荊州的話,他是否會看出來呢?我們就拿最好的結果來說他能夠看出來吧。
但是看出來又怎麼樣呢?
因為有一個問題是郭嘉無法解決的,那就是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不善水戰。因為曹操的軍隊擅長陸地作戰,但是卻並不擅長水戰,建安十三年曹操準備攻打荊州的時候,才臨時想起要逐漸一支水軍。
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三國誌·曹操傳》
這在時間上是非常匆忙的,這支軍隊訓練了多久呢?七個月,這一年的七月曹操就水陸並進南下攻打荊州了,「秋七月,公南征劉表」,顯然臨時抱佛腳,想要在七個月內就訓練出一支優秀的水軍顯然是無法做到的事情,而像東吳方面由於國境內水系繁盛,水軍非常強大,這是曹操方面的劣勢。
所以當時有一個什麼後果呢?這群水軍和陸軍來到南方後,就因為水土不服而導致戰鬥力大減。其實早在赤壁之戰沒有爆發的時候,諸葛亮和周瑜都提出了相同的見解: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資治通鑒》;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而操捨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資治通鑒》
簡單來說無非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水土不服,不擅水戰。
既然諸葛亮和周瑜都看出曹操的劣勢了,難道郭嘉不知道這一點嗎?那麼即使他知道了這一點,他又能怎麼辦呢?這不是軍隊的硬傷,不是可以通過計謀可以規避的,需要曹操花費一定的時間讓自己的士兵去適應和訓練。
不規避這個硬傷的結果就是「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也就是曹操帶著自己的水軍和荊州方面的一群水軍剛一交戰,就失敗了。這種形勢是郭嘉無法改變的,畢竟曹操方面本身就不佔優勢,他所訓練的那些水軍明擺著就是強趕鴨子上架,而且要命的水土不服也是人力無法規避的,就像人到了高原上就會有高原反應,這個你怎麼破解?
沒法破,至於典韋只是一個武將,更加不可能改變整場戰局,他在長阪坡可以和張飛有一戰,最好的結果無非就是打敗張飛,令劉備的形勢更加危急,但只要無法殺死或者俘虜劉備,也最終無法改變什麼。
天災之瘟疫
水土不服會帶來一個什麼後果?就是疾病,而且還是具有傳染性的那種,軍隊屬於人群聚集地,只要一個人得了傳染病,不用說立馬就會傳染給下一個人。所以當時赤壁之戰還沒有開始打的時候,曹操的軍隊就已經病懨懨的。
時操軍眾,已有疾疫——《資治通鑒》
而郭嘉不是華佗,面對這種情況也沒有辦法,只能勸說曹操先退兵,暫避鋒芒。赤壁之戰的形勢已經不同於官渡之戰,因為官渡之戰中根本就沒有水戰這一環節,都是一群陸兵,而且又是在北方,這在環境上就已經不同於赤壁之戰。
南方天氣潮濕,這和乾燥的北方氣候完全不同,而且當時又是冬天,南方的冬天相當濕冷,這恐怕害苦了北方的士兵們,再加上他們本身就是臨時訓練出來的水軍,氣候條件讓他們的戰鬥力大打折扣,再遇到擅長水戰的江東水軍,自然就已經處於極為不利的劣勢。
所以即便郭嘉當時陪同曹操,恐怕他也無計可施。值得一提的是,郭嘉本人就是伴隨曹操一起遠征烏桓,由於水土不服生了一場大病,然後就去世了。
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三國誌·郭嘉傳》
雖然赤壁之戰以後,曹操一度感慨:
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但其實即便郭嘉在的話,曹操大概率依然無法取勝,因為地理氣候和士兵們的身體條件就擺在那裡,這是郭嘉無法消除的困境。畢竟東吳的水軍又不是擺設,而且當時也沒有人會想到採用連環船的方式可能被招來火攻。
南方濕冷的氣候或許也迷惑了那些謀士參謀的判斷,加上又時值寒冬,大風中帶著雨滴子,誰能想到周瑜會來一出火攻計。另一方面來說,火攻也不是曹操戰敗的主要原因,關鍵原因還是出現在由於水土不服導致軍中出現傳染病。
這一點在各處資料中都有所提及,可見這是郭嘉無法消除的難題,因此即便郭嘉在世,也不能避免曹操的失敗。雖然曹操堅持認為如果郭嘉在的話,不會導致自己失敗,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概率只是讓他不至於輸得那麼慘而已。
假如郭嘉能夠幫助曹操打贏赤壁之戰,那他真的可以進武廟十哲了。但可惜他英年早逝,這對曹操來說確實是一個莫大的遺憾,至於典韋上面已經說過只是一員武將,不可能改變整個戰局。至多只是多殺幾個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