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赤壁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建安十三年(208年),平定北方後的曹操,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南方,並於同年七月率軍南下,當荊州劉表於同年八月病逝後,新任荊州牧劉琮投降曹操。拿下荊州後,曹操遂將東吳孫權作為下一個攻擊目標,漢末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就此爆發。然而,在這場戰役中,兵力佔據優勢的曹操,卻最終慘遭戰敗,這又是為什麼呢?曹操的戰敗真的與東風有關嗎?
曹操兵力雖然佔優,但卻並非佔據絕對優勢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在提到「赤壁之戰」雙方兵力時,我們總會想到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從而認為曹操在兵力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然而,真實情況卻是,曹操雖然在兵力上佔優,但卻並非佔有絕對優勢。
所謂「八十萬大軍」,出自於《江表傳》曹操寫給孫權的信,其中提到「今(曹操)治水軍八十萬眾,願與將軍(孫權)會獵於吳」。毫無疑問,這是一封帶有明顯恐嚇性質的信,因而曹操在信中對自己的兵力進行了誇張,事實上當江東君臣看到這封信後,的確被曹操的兵力給嚇住了,不少臣子都建議向曹操投降。
不過,東吳方面也並非沒有清醒之人,周瑜便不信曹操擁兵如此輜重,並對曹操的兵力進行了分析,說道,「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以當時的動員能力和人口數量而言,周瑜給出的這個數字,無疑可信度要更高一些。
要知道,在曹操的生死之戰「官渡之戰」中,曹操手中不過三萬兵馬,雖說擊敗袁紹後獲得了七八萬降軍,但根據《三國誌》和《後漢紀》的記載,曹操並未對降軍予以收編,反而是將其全部坑殺。因此,曹操平定北方後雖然實力大漲,但兵力也不至於膨脹如此之快。與此同時,曹操南下前雖然通過將馬騰及其家屬遷居鄴城,減輕了西北面的威脅,但必定仍要留守一部分軍隊,再加上各地的駐軍,曹操南下能夠拿出十五六萬軍隊,已經是極限了。
此外,荊州雖然不戰而降,但此時荊南四郡卻只是名義上歸順曹操,因而曹操收編的荊州降軍,其實只有襄陽一帶的駐軍,其數量最多不過三四萬。再加上「赤壁之戰」前,曹操又留徐晃駐守樊城,留曹仁鎮守江陵等,這使得曹軍兵力進一步得到削弱。因此,「赤壁之戰」前,曹操的總兵力應該不會超過二十萬,而實際能夠抵達前線的軍隊,則應該在十萬上下。
而孫劉聯軍方面,史料明確記載孫權給了周瑜三萬兵馬,劉備和劉琦則分別擁軍一萬。也就是說,孫劉聯軍的總兵力共有五萬人。不過,雙方交戰之時,劉備方面只有兩千人隨軍出戰,因而孫劉聯盟的實際兵力只有三萬兩千人。
如上所述,曹操以十萬攻打孫劉聯軍三萬兩千人,雖然兵力佔優,但卻並非絕對優勢。
曹軍水戰能力堪憂,軍心士氣亦不如東吳高漲
曹操率軍進駐江陵後,對劉琮、蒯越等人一番封賞,初步穩定了荊州形勢,隨即便率領軍隊連同荊州降軍一起順江而下。與此同時,周瑜率領著東吳三萬兵馬,身後跟著劉備的兩千人馬,逆流而上,結果在赤壁遇到了正在渡江的曹軍。
曹操在率軍南下之前,便考慮到了可能會遭遇水戰,因而曾在鄴城開鑿玄武池訓練水軍。然而,可是北軍本就不習水戰,而水軍訓練時日尚短,再加上沒有合適的水軍將領,始終難以形成戰力,因而曹軍的水戰主力,其實主要依靠的仍是剛剛歸降的荊州水軍。然而,由於新編水軍和荊州水軍難以磨合,荊州軍新降士氣不足,哪裡是久經戰陣的東吳水軍對手。
於是乎,雙方一交手,曹軍便敗下陣來。曹操也發現了己方不足,因而不得不鳴金收兵,並將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然後將戰船停靠到北岸烏林一側,繼續操練水軍等待戰機。周瑜雖然初戰取勝,卻也知道自己是憑借了水軍優勢,想要一舉擊敗曹軍並非易事,因而便將戰船停靠在了南岸赤壁,隔江與曹軍對峙。
《三國誌·曹操傳》中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的記載,《三國誌·孫權傳》則記載「士卒饑疫,死者大半」,《三國誌·先主傳》同樣記載「時又疾疫,北軍多死」。可見,曹軍初戰不利後,又因瘟疫、水土不服和糧草供給問題,導致軍隊陷入了極為不利的境地。
與此同時,水軍的訓練也不是一日能夠成功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磨合,或許荊州水軍與曹操的新編水軍能夠形成一定戰力,但仍然不是東吳水軍的對手。為了解決北軍不習慣坐船的問題,命人將艦船首尾連接,使得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東吳方面得知曹操的部署後,黃蓋建議說,「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於是黃蓋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同時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繫在船尾。
曹操急於速戰速決,結果反給了東吳可趁之機
歷史上雖然沒有發生「周瑜打黃蓋」事件,但黃蓋的詐降和火攻卻是真實的發生了。按理來說,以曹操的智謀,本不該如此輕易相信黃蓋的詐降,然而正是由於曹操太過追求速戰速決,這才給了東吳可趁之機。
曹操雖然初戰失利,但那畢竟是以己之短迎戰他人之長,更何況曹操當時的主力軍隊並未遭遇太大損失,未必便沒有取勝的機會。可是,面對軍中出現的瘟疫,捉襟見肘的糧草問題,再加上剛剛平定的北方局勢仍然不穩,曹操心中如何不急,再加上對於水戰的不瞭解,導致其接到黃蓋的詐降信後,並未產生足夠的警覺。
交戰之日,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蒙沖、鬥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牙旗,在船後繫上走舸,曹操對黃蓋船隊並無防備,結果被黃蓋引火燒船,火乘風勢波及曹軍岸上的軍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關於「東風」,從現有記載來看,交戰當日的確刮起了東南風,但卻不是諸葛亮借來的。根據史學家考證,湖北境內冬天刮東南風並不罕見,因而黃蓋便選在了刮東南風時選擇了偷襲,再加上曹操不懂水戰,結果全無防備。
戰船被焚燬後,曹操見渡江作戰已不可能,無奈之下只得退軍,遂將剩餘船隻全部燒燬,率軍返回江陵。之後,擔心赤壁失利會導致後方不穩,曹操連忙帶兵返回北方,而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
「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所瓜分,曹操雖丟失了荊州大部,但畢竟還掌握著南陽郡,算是為未來南下打下了一個橋頭堡;孫權則奪取了南郡和江夏郡一部分;而劉備則趁機拿下了荊南四郡,算是此戰的最大贏家。
如上所述,曹操之所以會在「赤壁之戰」戰敗,主要源於準備工作的不充分,其南下原本只是為了奪取荊州,直到荊州投降,荊州水軍投降之後,這才決定進攻東吳,然而這卻導致糧草籌備不足。當然,北軍水土不服和瘟疫爆發也是個重要因素,結果便導致曹操心急如焚之下中了黃蓋詐降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