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司馬昭沒有取代曹魏稱帝,中國還會不會經歷「五胡亂華」?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大漢過後,三國鼎立,而後西晉滅三國,一統天下,國家得到了暫時的安寧。但誰都沒有想到,這份安寧過後,卻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期——五胡十六國時期。此時的國家陷入了不斷的戰爭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許多人不由得發出感慨,倘若司馬昭沒有取代曹氏,中國還會不會經歷五胡亂華呢?
《三國演義》之中,有一句經典語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中國歷史,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從秦漢到三國兩晉南北朝,國家的發展不斷地印證了這句話。從這裡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國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大一統之後,誰也無法阻止他的分崩離析,所有的區別僅限於亂世的時間以及混亂程度。
再來看下司馬昭與曹氏的恩怨。兩漢之後,魏蜀吳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而其中又以魏國最為強盛。隨著曹操的去世,曹丕建立了魏國,並將曹魏實力發展到了頂峰之勢,此後魏明帝昏庸無能,不僅大興土木、濫用民力,還托孤失當,使得朝廷動盪,皇權旁落,而司馬家族正是在這時候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的。隨著曹爽集團的失勢,司馬懿把控了朝政,此後權利轉移給了司馬師,最後到了司馬昭身上,而曹魏皇帝,此時已然相當於傀儡。
司馬昭雖然並未稱帝,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治國之才,在他的努力下,不僅將統一了三國,更是對國家的政治、經濟進行改革,使得國家逐漸平穩發展,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原本欣欣向榮的局面,卻隨著晉惠帝的登基而土崩瓦解,作為西晉的第二任皇帝,卻為人癡呆不任事,導致大權旁落,於八王之亂中丟了帝位。由於皇室內部紛爭不斷,國家朝政自然也十分混亂。此時的內遷的各個民族乘機舉兵,從而出現了五胡亂華的局勢,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倘若司馬昭沒有取代曹氏,那麼無論是曹魏、孫吳亦或是蜀漢任何一國的繼承人都無法完成一統中原的偉業,那麼此時諸個民族已然有機會乘機舉兵亂華,可能會將五胡亂華的局勢提前。退一萬而言,倘若三個政權出現了一位明君,並一統江山的,但是封建社會的世襲制度,無法保證每一位即位皇帝都具有良好的治國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出現朝政混亂的幾率也是十分之大,倘若正好此時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現象,那麼五胡亂華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五胡亂華」局面的造成與司馬昭一人並無必定聯繫。歷史的發展是人為不可控制的,即使沒有司馬昭,也會有他人來促成這個局面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