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戰亂頻繁,誕生了許多的英雄人物。
想必看過三國的大家都清楚,當初關羽在敗走麥城之後,又大意失了荊州,不僅如此,當時張飛的兒子也在當時英年早逝。
可在荊州被攻下的那刻,關羽依舊一副無所謂的模樣。
直到和呂蒙大戰,被呂蒙追殺,最終選擇了自殺。
那麼話題又來了,若當初呂蒙聽孫權的話,把關羽放走的話,那麼三國局勢會落到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其實,有很多人說,是孫權讓呂蒙去抓關羽,並且一定要把關羽的項上人頭給帶回來,那麼怎麼會輕易把關羽放走。
但,仔細想想的話,小編認為,關羽本身就有很大的缺點,在敗走麥城後,有個謀士參謀給關羽出方略,讓他走大路,可是關羽卻聽不進去,非要走小路不可,結果很快就被吳軍擒獲。
所以,有的人認為,關羽的死主要還在他的性格方面,若聽謀士參謀的話,就不會因為走小路而連命都丟了。
可事情並不僅僅有表面那麼簡單。
首先在三國後期,曹魏的實力大大增強。
蜀國和吳國只能夠抱團取暖,共同來對抗魏國。
但是劉備作為蜀國的執政者,他卻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打算真心實意地對待自己的同盟吳國。就比如赤壁之戰,劉備依靠孫權的力量,終於把曹操趕回了魏國。但是他選擇做了小人,私自吞併了荊州,即使孫權將來討要,他也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說只要拿下益州便把荊州還給他,這只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後來孫權靠偷襲才把荊州拿下,雙方的同盟關係也就此破裂,那麼孫權是如何奪回荊州的呢?
關羽在如今更是被奉為關二爺,可見關羽的忠義與勇猛,但是曾經關羽曾經有一個很大的失誤,便是大意失荊州。在三國後期,曹操的實力顯著增強。劉備和孫權只能夠抱團取暖,結合力量來打敗曹操。但是兩人都各自藏有自己的小心思。在他們兩個合力把曹操趕到北方去之後,劉備曾許諾把荊州送給孫權,但是事成之後他便反悔了。他直接和孫權說等到把益州拿下再把荊州一併還給他。沒辦法,孫權只好偷襲劉備,最終奪回了荊州。
再者,孫權一直都知道,呂蒙對關羽一直都是懷恨在心,跟隨周瑜的時候,呂蒙和關羽就發生過口角,更何況呂蒙也看不慣關羽的那個性格。
在奪回荊州的過程中,孫權派他的得力干將呂蒙前去收復。呂蒙這個人武藝高強,但是也特別記仇,他對關羽恨之入骨,孫權知道這次他恐怕難留關羽活口,不停地勸告他一定要留下關羽的性命。但是呂蒙恨透了關羽,又怎麼會聽孫權的話?果不其然,關羽便死在了他的刀下。
從以上的內容看來,關羽的死,對劉備來講是一個慘痛的打擊,更何況在他的心裡關羽和張飛已經和親生兄弟誤差,所以劉備才會一時失去理智和東吳作對到底。
但話題又說回來,若當初留下關羽活口的話,以關羽的作戰能力和領導才能,對孫權未來的發展過程絕對是一位勁敵,所以早早除掉關羽,反而省了很多事,因此若呂蒙當初聽信孫權沒要關羽生命的話,只怕東吳的局勢會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