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歷史上的一大事件——草船借箭,也都知道諸葛亮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了曹操的十萬支箭,但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不是如此呢?為何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又會牽扯到孫權呢?細探歷史,結果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出現在我國著名作家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中,故事講述的是,周瑜一直以來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便心生一計想要故意刁難諸葛亮,於是在一次軍事商議時,提出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應承下來並且答應只需三天,之後,諸葛亮向魯肅借來船隻、士兵、草把子,在第三天的時候,諸葛亮叫來魯肅讓他一同去取箭,這天,大霧瀰漫看不清江上的情況,諸葛亮讓士兵吶喊,詐了曹操乖乖放箭,於是這十萬支箭就這樣「借」到了。這是我們都知道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似乎又是一番說法。
其實,草船借箭,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但它的主人公卻不是名聲顯赫的諸葛亮,而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雖如此,卻仍然有兩個說法,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據《三國誌·吳主傳》中記載,孫權屢次向曹操挑戰,但曹操堅持不出,後孫權一人乘一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軍水寨,曹操一看孫權來了,便下令加緊防備,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曹操感歎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魏略》中卻有著不同的說法,它所說的是孫權乘坐的是大船,而且當孫權到達曹操面前時,曹操當即下令放箭,結果萬箭齊發,全部射到了孫權的船上,使孫權的船重心不穩發生傾斜,孫權當即下令掉頭,使船的另一頭也射滿箭弩,從而平衡船身,然後安然返回。據此來看,孫權並不是有意借箭,而是無意為之。但不管是哪種說法,由此我們都能看出來,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原來是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