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是比較常見的武將官職。秦漢初期至漢文帝,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偏將軍、裨將軍。後來,因為立下戰功的武將越來越多,西漢就設立了不少雜號將軍。對於雜號將軍來說,絕大多數則取威武之名,如寇軍、揚威之類。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其中,就本所要說的「破虜將軍」,始於漢光武帝劉秀。在兩漢之際,劉秀曾被更始帝劉玄封為「破虜將軍」。在此基礎上,就漢末三國時期的四位「破虜將軍」,也都是聲名赫赫之輩!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岷縣)人。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當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平定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七月,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地區的事務,執金吾袁滂為副。在此基礎上,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董卓擔任的破虜將軍成為漢末三國時期常見的官職,就同時期周慎擔任的蕩寇將軍,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雜號將軍。在周慎之後,關羽、張嶷、張遼、張郃、程普等著名將領曾擔任蕩寇將軍一職。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入都城洛陽討伐十常侍。在成功執掌東漢朝廷的大權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劉協),從而威震天下。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孫堅(155年-192年),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掌握朝中大權。在此背景下,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討伐董卓。孫堅也參與其事。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咨。當時孫堅部下已有數萬人,袁術也已上表,奏請以孫堅為代理中郎將。到了公元190年,孫堅率兵前進,到達魯陽,與袁術相見。袁術於是和孫堅聯手,又表奏他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
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群雄中,孫堅率領的大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在這場戰役中,破虜將軍孫堅中箭身亡。
鮑信(151年-192年),字允誠,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在東漢末年,鮑信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鮑信曾是大將軍何進的部下。大將軍何進被殺後,鮑信知道董卓必定禍亂天下,於是勸袁紹襲殺董卓,結果袁紹沒有聽從,董卓果然篡奪東漢朝廷的大權。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擔任奮武將軍,曹操與袁紹又上表推舉鮑信擔任破虜將軍,鮑韜擔任裨將軍。也即在關東聯軍中,鮑信受到了曹操、袁紹的重視。
當然,因為關東聯軍貌合神離,所以討伐董卓的行動沒有成功。對此,鮑信勸說曹操靜觀其變。青州黃巾軍進攻兗州,刺史劉岱不聽鮑信所勸貿然出戰,兵敗戰死。鮑信把曹操迎為兗州牧,這讓曹操終於擁有了一個州的地盤。緊接著,在與黃巾軍交戰期間,鮑信為救曹操不幸戰死,曹操後來追記功績,賜封其子。此外,就曹操五子良將中的於禁,就曾是鮑信的手下,在鮑信戰死沙場後跟隨曹操。
最後,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巨野)人,居於乘氏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曹魏著名將領。作為曹操麾下的武將,李典從征河北、荊州、西涼等地,屢立戰功。曾在博望坡之戰識破劉備的計謀,救下了夏侯惇、於禁。又參與了逍遙津之戰。當然,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然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大放光芒,但是,李典和樂進對於張遼的支持,顯然也是張遼可以走向巔峰的重要原因。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這也是李典在曹魏武將中相對低調的重要原因。建安十一年(206年),李典陞遷為破虜將軍,封為都亭侯。就破虜將軍這一雜號將軍,也成為李典在曹魏的最高官職。魏文帝曹丕代漢稱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戰的功績,謚為愍侯,追加李禎食邑百戶,另外又以百戶封了李典的另外一個兒子為關內侯。正始四年(243年),李典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對於漢末三國時期的四位「破虜將軍」,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