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董卓,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東漢末年,董卓本是一個小官吏的兒子,由於「粗猛有謀」,在鎮壓羌人的起義中,不斷得到陞遷,及至漢靈帝末年,董卓已經成為了掌控西北一方的大軍閥。他的野心自然也不斷隨之膨脹。
後來,大將軍何進召天下猛將豪傑雲集京城洛陽,向何太后施壓,剷除宦官。這時,董卓趁著何進被宦官殺害之機,率領步騎三千人強行進入京師。本來,他的力量也並不算大,這點董卓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為了威服眾人,奸詐的董卓想出了一招虛張聲勢的妙計,他接連四、五日,令他的部下們白天耀武揚威地進城,晚上再令他們悄悄出城,白天再敲著鑼打著鼓地進城,洛陽城裡的百姓都以為董卓的人馬多得不可勝數。隨著何進的被害,董卓就將何進、丁原等人所掌部隊,依靠各種手段一同給兼併了過來,這樣,整個京城就成了董卓的囊中之物。
再後來,董卓在成功接回了被宦官劫持而去的少帝與陳留王后,勢力更加鞏固,他竟猖狂到因為自己的個人喜好,而把少帝廢掉,改立了陳留王,這就是漢獻帝劉協。這是因為他想謀取擁立新君之功。
董卓稱雄霸京城後,便依仗權勢,無惡不作,殘暴狠毒、荒淫無恥,史書記載他「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虛刑濫罰,睚眥必死」。他為了籌集軍費,竟命人掘開了漢武帝的茂陵。總之,這個廉恥喪盡、不講禮義、殺人不眨眼的魔王,讓上至宮廷官僚,下到平民百姓,受其侵害荼毒的不計其數。
有一次,董卓領著他的軍隊路過陽城,當時地方上正集社歡會,董卓一時獸性大發,下令把所有集會男子統統都殺掉,還把腦袋拴在了車轅上;又搶劫了集會的婦女們和一些財物,把它們滿滿地塞到車上,凱歌而還。這場面自然非常恐怖,根本就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當時,人人無不對董卓這廝懷恨在心,當然,壞事做得多了,董卓自己也不免有些心虛。
漢靈帝中平年間(公元184—189年),民間流傳著一首《董逃歌》的童謠道:「承樂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帶金紫,董逃;行謝恩,董逃;整車騎,董逃;垂欲發,董逃;與中辭,董逃;出西門,董逃;瞻宮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絕,董逃;心摧傷,董逃。」(見《續後漢書·五行志》)本來,這歌謠裡的「董逃」就類似於我們今天民歌中的「呀呼嗨」一類的襯句,並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寫成什麼字應該也都是可以的。而且這首歌謠的大意應該是講述的一個貴族子弟的故事:本來這貴族子弟在京城中游手好閒、逍遙自在慣了,但現在一朝就因為依仗門蔭要到外地去做大官了;所以當他離開京城去外地上任的路上,回望繁華壯麗的京城時,心裡竟好不傷感啊。
不過,董卓當時心虛得要命,神經高度過敏,他不免懷疑有人拿這首童謠來詛咒自己。他當即下令,嚴禁任何人再傳唱這首童謠,甚至那些傳唱者被殺的達數以千計,可想而知,這其中應該大部分都是天真懵懂的兒童。同時,董卓還下令把童謠中的「董逃」改為了「董安」(此事見於東漢人應劭的《風俗通義》)。
然而,這首童謠不久也真的奇妙地就應驗了。當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興兵來討伐董卓時,董卓部不敵,就只得脅迫著漢獻帝劉協和群官們逃離了洛陽,而去到他的老巢長安。臨走時,董卓還破罐子破摔,竟一把火就讓昔日繁華的帝都變成了一座廢墟,人們自然要「心摧傷」了。
董卓到了長安以後,不僅不思悔改,反而更是變本加厲地迫害那些對他不滿的官吏和百姓。他還把自己的車輛、服飾、排場等都弄得和皇帝的一樣,召喚三台、尚書以下官員,都到他的太師府中去奏明事情,儼然有不臣之心。他又在長安附近的郿縣修築了一座小城堡,牆高、厚都是七丈,積存了守軍可用三十年的谷米,他竟大言不慚地說:「大事告成,我老董可以稱雄於天下;不成,守住此城,也足夠咱度過晚年。」
當董卓的慘毒淫暴激起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時,他們便又拿起了童謠的武器來詛咒董卓滅亡:「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很明顯,「千里草」就是個「董」字,而「十日卜」是個「卓」字,其中的涵義也就不言自明瞭。當時更有講究的說法是:字的「離合」一向都是從上而下的,但這首歌謠卻是從下而上的拆字,「董」字按順序本是「草千里」,「卓」字本是「卜十日」,現在卻顛倒了,這就暗示著董卓的以下欺上,以臣凌君;不難推斷,這一暗示就應該來自天意。
果不其然,董卓的下場就像在《三國演義》中所看到的,朝廷中的正直官員實在看不下去董卓的胡作非為,其中司徒王允尤其對他恨之入骨。於是王允就想出了一條美人計,也就是利用美女貂禪,離間了董卓與手下猛將乾兒子呂布之間的關係,然而,再利用呂布將董卓殺死。
據《後漢書》中記載,董卓的死訊一經傳出,長安地區的「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長安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肉相慶者,填滿街肆。」人們載歌載舞歡慶董卓的滅亡。人們還覺得不解恨,於是,就拿董卓肥胖的身軀用來點「燈」,然後焚屍揚灰。據說由於董卓脂膏肥厚,「燈火」竟燃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