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收留了劉備後,為什麼遲遲不肯重用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表收留了劉備後,為什麼遲遲不肯重用他?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帶您走進劉表的故事。

漢末到三國時期,荊州一直都是很多人都在覬覦的一塊地方,尤其是後來三方勢力逐漸形成,荊州正處於三方的交界之地,自然更是讓很多人虎視眈眈。原本荊州也有自己的長官,劉表,但我們知道,劉表死後荊州被劉備奪走,也是劉表生前始料未及的。那既然如此,為什麼劉表當初還要收留劉備?劉表明知道劉備很危險,為何還要這樣做?

劉備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曹操對他都很重視。當時的一些傑出人物,像袁紹、呂布對他都非常重視。袁紹甚至在關羽斬掉華雄之後,仍然劉備格外器重,甚至讓他和文丑分兵進攻曹操。結果文丑被殺,劉備因為話語說得周全,而死裡逃生。呂布為了劉備,甚至得罪了袁術。

不過,劉備從袁紹那裡逃走,收拾好關羽張飛趙雲等殘兵,前來投奔劉備,二人同為漢室宗親,彼此之間親近得很,可是除了讓他駐守新野之外,似乎沒有別的打算。

新野是個小縣,乃彈丸之地,要想和曹操抗衡,必須要有一整套的方針政策。劉備乃世之梟雄,而劉表想當年單騎入荊州,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如今為何對於劉備遲遲不肯重用呢。

卻原來劉表這個人是一個管理一方州牧的高手,並不是開拓疆域的好漢。他之所以不肯重用劉備,原因有以下幾條:

1.劉表不思進取。他想到的只是荊州自保,以觀天下之變。袁紹與曹操官渡之戰,他既不幫助曹操,也不幫助袁紹,但是他不知道曹操滅掉袁紹之後,下一個目標滅掉的就是他。他是一個沒有遠謀的人。

2.劉表不能重用賢才。劉表這個人有愛賢之名,不過他不能賞識人才,荊州一代臥虎藏龍,諸葛亮、龐統等都是當時傑出的人物,而且與劉表有親戚之實。諸葛亮的岳父和劉表是連襟,如果劉表是個雄才大略的人物,積極招募,劉表自然會重用諸葛孔明等人。

3.劉表文采比較好,但是僅僅是誇誇其談而已。當時曹操首席謀士參謀郭嘉說說:劉表座談爾,劉表只是個徒有虛名的人物而已。和手下人談論,往往只是說說而已,從來不付諸於實施。

4.劉表對劉備有猜疑之心。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都是世之虎將,有萬夫不當之勇。趙雲也是一員大將,這些人每日裡操練兵馬,引起劉表的惶恐不安。劉表害怕後院起火,所以不敢放權給劉備。

5.怕激怒曹操。劉表這個人一直想中立。他不重用劉備,也可能怕劉備是曹操的對頭,曹操會因此懷恨在心。事實上,政治家的對手常常會發生變化。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就像曹操與袁紹曾經是鐵哥們,而後來兵戎相見;劉備也曾經和曹操在一起稱兄道弟,在許都度過了他美好而膽戰心驚的歲月,劉表看事情太表面化,缺乏想像力。

6.劉備的反覆無常的經歷。劉備這個人曾經和很多人共事。曹操、呂布、袁紹、陶謙,且看他的人生歷程。呂布對他恩愛有加,甚至轅門射戟解了他的圍,但是白門樓當呂布讓他救命的時候,他卻一句話,送了呂布的命;曹操賜予他宜城亭侯的爵位,並任命為左將軍、豫州牧,他卻突圍之後,把曹操手下大將車胄給殺死了,甚至在許都時,參與董承組織的衣帶詔反曹事件;袁紹對他不錯了,畢竟他曾經幫助曹操滅掉袁紹的弟弟袁術,大將關羽也曾除掉顏良,可是袁紹不僅沒有殺他,卻讓他在軍前效力,可是他卻找準機會逃跑了。

7.劉備屢戰屢被,儘管身邊有關羽張飛超一流的高手,可是在早期的征戰中,劉備缺乏張良式的人物來指點迷津,打仗,不能僅憑匹夫之勇。所以呂布雖然驍勇善戰,卻被曹操所敗。當時劉備手下沒有人才,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不過是杜撰的故事,事實上劉備早期的戰爭大多以失敗而告終。俗話說,敗軍之將,何以言勇,這一點,劉表恐怕是有顧忌的。

8.劉表不是伯樂,他是個書生,崇尚的是虛名,在當時應該有所革新,重用一大批政治軍事人才,荊州一代人才濟濟,不僅有諸葛亮,而且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也是一個傑出的人才,投奔江東,委以重用,還有以後劉備手下的一流大將如黃忠、魏延等如今都默默無聞。在亂世豺狼當道的時候,劉表想的只是苟且偷安,當然於事無補。

9.重用外戚。劉表的小妻子蔡氏因為受到劉表寵幸,的確在當時舉足輕重。蔡氏的兄弟蔡瑁有一定的將略,由於他們大都偏愛劉表的小兒子劉琮,所以羽翼已非,在當時劉表未死時,且成定局,所以劉表的繼承人其實劉表說的不算,形成被動。如果將權力分給劉備一些,對於大權獨攬的蔡氏等人,自然無法接受。

江湖道:劉表,非治理亂世的人才,太平盛世之間,僅能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大臣,亂世之間,僅能自保,無法開疆拓土。賈詡說劉表:「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裴潛說:「劉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處,其敗無日矣。」都是對劉表很中肯的評價。他不重用劉備,的確有他自身的原因,可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即使重用了劉備,想以荊州來抗衡曹操,也很難取得絕對性的勝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