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這樣一段關於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記載:司馬懿和諸葛亮兩軍對峙一百多天,諸葛亮幾次挑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女人的服飾,司馬懿大怒,上書請求交戰,皇帝派衛尉辛毗手持使節擔任軍師來制約司馬懿。護軍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持使…歷史上有這樣一段關於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記載:司馬懿和諸葛亮兩軍對峙一百多天,諸葛亮幾次挑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女人的服飾,司馬懿大怒,上書請求交戰,皇帝派衛尉辛毗手持使節擔任軍師來制約司馬懿。護軍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持使節到了,敵人肯定不會出戰了。」諸葛亮說:「司馬懿本來就沒有出戰的意思,所以堅持請求出戰,是為了向部下示威(激勵士氣)。將軍在部隊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夠戰勝我,何必要不遠千里去請示呢?」於是小編今天就來說說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故事。
先來講一講諸葛亮。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高,這是顯而易見的,這裡必須說明一下,火燒博望坡是劉備干的,白河用水估計是老羅根據韓信與田廣、龍且之戰改編的,赤壁一戰中諸葛亮倒還起了點作用,不過諸葛亮只是將孫權激得心動而已,真正使孫權下定決心的還是周瑜和魯肅。當然,這都不過是準備階段而已,實際主持這場戰局的是周瑜和程普,諸葛亮沒有派上半分用場,諸葛亮和周瑜在這場戰役中的作用就好比周瑜是一個大廚,作好了一道美味佳餚,而諸葛亮則是一個跑腿的,給大廚買來了原料,為大廚做菜作了準備工作——由此大家也應該知道誰的貢獻最大吧!至於取西蜀嘛,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沒出什麼力,我也不用多說了。好了,言歸正傳,下面來談一談諸葛亮的幾次北伐。
公元228年,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由於「時魏人知蜀之有備,而不知亮也。」(由此也可知諸葛亮在當時多麼無名)因而導致「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總的來說,由於諸葛亮在這次北伐前作了比較周密的準備,而魏國在劉備死後,便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沒有作好備戰準備,處於不利地位,所以」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派出了以曹真為統帥,張邰為先鋒的陣容,(而這時的司馬懿,尚在宛城做荊洲刺使,無緣與諸葛亮交戰,當然更不可能中什麼離間計,)應該說這一次的形勢對於諸葛亮是很有利的,尤其天水是涼洲郡治,儲藏有大量軍用物資,一旦佔領,蜀軍缺糧的情況可大大緩解,但諸葛亮此時行動緩慢,沒能及時進駐三郡,導致其不得不與魏軍在街亭決戰,在選取作戰大將方面,「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而這個馬謖,正是劉備在死前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諸葛亮雖號稱信任劉備,但這次在緊要關頭卻把劉備的話拋在腦後。不幸的是,這次行動,「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與此同時,趙雲、鄧芝也在箕谷為曹真所破,只有王平不損一兵一卒,安然歸來。在聽到諸葛亮戰敗後,「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 司馬懿就這樣因為枯水而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機會。
這一次北伐,諸葛亮以多打少(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破賊,乃為賊所破。」)以有備攻無備,卻被打得大敗,鬧了個灰頭土臉,不得不「上疏請自貶三等」,看似受到責罰,但實際上卻是「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仍然是軍政大權一把抓。而曹魏方面,張邰力戰有功,加封千戶。
第一次北伐後,曹魏驚奇地發現原來自己的邊境上的大患,除了東面的吳國外,還有西面的蜀國,於是對曹真委以重任,令其防備西方。曹真「以諸葛亮懲於祁山,後必出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等守陳倉,治其城。」提前九個月便預測到了諸葛亮的進攻方向,並作好了準備。228年冬,魏國東方的大將曹休接到吳將周魴的降書,「休聞之,率步騎十萬向皖以應魴;帝又使司馬懿向江陵,賈逵向東關,三道俱進。」不料周魴乃是詐降,曹休被陸遜大破於石亭,司馬懿也只得無功而返,諸葛亮得知這一消息後,又開始蠢蠢欲動,「十二月,亮引兵出散關,圍陳倉,陳倉已有備,亮不能克。」 諸葛亮在明知陳倉有守軍的情況下,仍選擇從此出關,可見其軍事水平之差。「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沖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沖車,沖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 諸葛亮在自己的的兵力數十倍於敵軍的情況下,卻攻不下小小一個陳倉。這時「帝召張郃於方城,使擊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問郃曰 :『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深入無谷,屈指計曰 :『比臣到,亮已走矣 。』」事實果然不出所料,張郃還沒趕到,諸葛亮便已經糧盡退兵了。
隨後,在229年春、230年,諸葛亮兩次分別派遣陳式、魏延出擊,由於沒有諸葛亮在前線自作聰明、礙手礙腳,兩人均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陳式攻下了陰平、武都二郡,魏延則大破費耀、郭淮。取得了諸葛亮自己所不能取得的戰果。231年2月,「亮帥諸軍入寇,圍祁山,以木牛運。於時大司馬曹真有疾,帝命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將軍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本來一直被曹真壓制住的司馬懿終於有了機會與諸葛亮一決高下。
讓我們看看司馬懿是怎樣行動的吧:「司馬懿使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張郃欲分兵駐雍、郿,懿曰 :『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 。』遂進。」這是司馬懿有生以來第一次統帥如此大軍作戰,(司馬懿只是因為替曹丕出過不少主意,才深得其信賴,進而成為顧命大臣,他本身並無多少作戰經驗)立功之心急切,再加上本身指揮能力就不高,出現冒進之心,結果被魏延、吳班打敗,死傷三千人。但他能馬上吸取教訓——既然自己不能像曹真那樣以野戰破敵,那便採取步步為營之法,將諸葛亮擋在門外。果然,諸葛亮對此招毫無辦法,6月時糧草吃盡,不得不再度敗退,這時的司馬懿,還遠未達到後來的統御水平,一時間得意忘形,命令張郃前去追擊,身經百戰的張郃勸他說:「兵法有曰,歸兵勿追」 司馬懿卻強迫張郃前往,張郃無奈之下只得奉命追擊,不料遭受埋伏,一代著名將領就這樣被亂箭射死。其實,若說諸葛亮的剋星,還非張郃莫屬,若是曹真尚在,張郃何以會死,魏軍又何需靠糧多獲勝?只可惜曹真已於3月初病逝於長安。而在領兵能力並不出眾的司馬懿帶領下,魏軍的獲勝辦法日趨消極。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臨,234年2月,諸葛亮調動「大眾十萬由斜谷入寇,遣使約吳同時大舉。」「諸葛亮至郿,軍於渭水之南。司馬懿引軍渡渭,背水為壘拒之」,這時的司馬懿已有與諸葛亮對陣的經驗,他對手下諸將說:「亮若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五丈原,諸將無事矣 。」而弱於軍事的諸葛亮果然進軍五丈原,這一次,司馬懿不再貿然出擊,而是繼續監守不動。諸葛亮百般挑戰,司馬懿毫不理會,諸葛亮想打打不了,想退又不甘心,於是也分兵屯田,企圖繼續與司馬懿對抗,卻不幸於8月間逝世,伐魏之舉也煙消雲散。這一仗中,雙方都力圖揚長避短:諸葛亮想野戰,司馬懿想城戰,而最終以司馬懿頂住壓力、堅壁清野而成功取勝。
總之,整個三國倒是象司馬家族的發家傳記。只不過這個主角一直在前面退居幕後。仔細推理下來,卻發現,真正的羽扇綸巾,運籌帷幄之中的卻是司馬懿,其他的都做了司馬懿的棋子,其他的都灰飛煙滅了。至此中國進入了西晉,然後東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