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劉備畢生的夢想就是平定天下、興復漢室,但是他前半生一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因為他雖然是有兵有將,但一直沒有一個賢良的軍師輔佐,所以他一直吃敗仗。有很多次劉備差點被敵人滅亡,憑藉著頑強的生命力,他又一次次的起死回生。
劉備前半生雖然一直在吃敗仗,但他遇到一個人以後他吃敗仗的次數就少了很多,甚至可以說是從無敗績。劉備遇到的這個人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軍師,他在茅廬之中就幫助劉備制定了平定天下的戰略,這個戰略被後人成為《隆中對》。
諸葛亮的《隆中對》總結起來只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取得荊州、益州這兩個州作為根據地,然後自立為王以便以大漢天子的身份征討天下各路諸侯。第二個意思是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因為曹操的勢力在當時已經是無敵的狀態,任何一個勢力都無法與曹操抗衡,只有和孫權聯合才有機會對抗曹操。第三個意思就是積蓄力量、訓練兵馬,待天下有變以後出兵攻打曹操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隆中對》以後大喜過望,因為諸葛亮給劉備指點了一條明路,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以後彷彿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指路明燈。諸葛亮跟隨劉備下山以後一直按照《隆中對》的戰略執行?為執行《隆中對》這個戰略,劉備與諸葛亮還帶領蜀國幫助孫權打贏了「赤壁之戰」,而且諸葛亮還幫助劉備獻計獻策奪下荊州和益州,劉備也是在這兩個州奪下以後,才自立為王建立了蜀國。
蜀國一直都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轟轟烈烈的執行,而且蜀國一直在積蓄力量,只等待著魏國有變以後發動進攻。就在蜀國集中力量準備給魏國致命一擊的時候,發生了很大的意外,這個意外間接的導致了蜀國的滅亡。這個意外就是孫權為奪取荊州,不顧與劉備聯盟的情義偷襲荊州,荊州守將關羽由於疏忽大意失守荊州,而且關羽也被孫權俘虜。
關羽被俘以後被孫權毫不猶豫地將他誅殺,後劉備興兵70萬討伐孫權,但是被孫權手下將領陸遜打敗。劉備討伐孫權時帶走了蜀國的大部分兵力,劉備失敗後蜀國元氣大傷,在也沒有足夠的實力與魏國一絕死戰了。
有人肯定想問,如果孫權不偷襲荊州殺死關羽,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有沒有可能實現呢?他的這個戰略是否能幫助劉備一統中原興復漢室?其實小編認為如果孫權沒有偷襲荊州殺死關羽,那麼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可以實現的,而且他還可以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首先就是如果孫權不出兵偷襲荊州,那麼魏軍會有一大部分的軍事力量被孫權部下牢牢吸住,使曹魏無法搬兵救援被關羽包圍的樊城,只要樊城被落入關羽手中,那麼蜀國整個北伐的戰略會進展的更加成功。但是孫權在關羽最危險的時候偷襲荊州,他的這一個決定徹底使關羽腹背受敵,最終導致關羽不但沒有攻下來樊城,還將蜀漢的命根子荊州丟掉了。
其次就是當時關羽就算是打不下來樊城也無傷大雅,因為只要關羽不丟掉荊州就是大功一件,在公元218年,蜀國突然發現了魏國的一個過失,這個過失就是曹操在漢中之戰以後由於想將民眾遷到自己統治的州。但是由於遷走的人過多,很多人不願意被遷走,就和曹操的政權產生爭執,甚至有很多農民起義軍造反。
當時若是荊州沒被偷襲,關羽沒有被害,劉備只要帶領蜀國全體兵將北伐,那麼很有可能會將曹魏的政權推翻。因為那時候的魏國已經是內憂外患了,內有農民起義造反,外有蜀、吳兩國虎視眈眈的瞅著魏國的領土。
所以說諸葛亮的《隆中對》乃是千古好戰略,只要劉備一直按照這個戰略執行下去,那麼劉備還真有可能滅掉魏、吳兩國,一統天下。可惜中途出現了變故,沒人可以料到孫權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荊州反目成仇,也沒有想到關羽會因為傲氣將荊州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