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劉表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三國演義》中,孫堅因為中了劉表手下呂公的埋伏被亂箭射死。雙方收兵後,荊州謀士參謀蒯良建議劉表乘孫堅剛死,諸子皆幼,江東群龍無首,可以出兵乘機一鼓作氣奪取江東。可是劉表沒有採納,還是用孫堅的屍體換回來了被江東活捉的黃祖。
很多人因為劉表沒有採納蒯良的建議而認為劉景升怯弱,從而錯失了奪取江東的大好時機,也喪失了逐鹿天下的機會。但是如果真的按照蒯良的建議,劉表就可以拿下江東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帶著問題我們來分析分析當時的形勢。
首先,雖然表面上孫堅一死,江東軍隊就失去了統帥,的確有可能會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軍隊戰鬥力就會下降,可是仔細一想,事實並非如此。這從孫堅死後的戰鬥中,荊州兵的將領呂公戰死、黃祖被活捉、蔡瑁等人也只能守城不戰就可見一斑。
反過來思考,甚至從兵法「哀兵必勝」的角度,如果劉表主動乘此追擊孫堅軍隊,結果會怎樣呢?恐怕是只會更加激發江東軍隊的戰鬥力,別忘了當時江東軍中還有「小霸王」孫策、程普、黃蓋等猛將,到時候劉表可能哭都沒地方,荊州很可能偷雞不成還得蝕把米。
除了當時孫堅的軍隊戰鬥力還在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孫堅當時其實並非大軍閥,而只是一個還需要依附南陽袁術的二軍閥。而且當時袁術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一旦劉表攻打江東,袁術一定不會坐視不管,很有可能最後劉表就需要雙線、甚至多線作戰。
除了江東的各種因素外,劉表的荊州集團真的就具備足夠的實力了嗎?因為只要擁有絕對的實力,對手就算強大也是可以戰勝的,那我們就來看看劉表當時的實力。劉表雖然當時擁有荊州,但是平定內部矛盾的時間並不長,而且荊州的南陽、南郡都在袁術的控制中,其實力並非很強。最後大家也可以看出劉表軍隊的戰鬥力也不行,很多軍隊都是依靠以前的黃巾軍建立起來的,荊州的將領雖有甘寧、文聘等猛將,但是並未得到劉表重用,唯一比較能打的黃祖還被抓了。
所以綜合雙方的實力和形勢,劉表如果聽蒯良的計謀孤注一擲,很有可能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尤其是蒯良認為孫堅的兒子們都太小,不會有作為更是不知己知彼,要知道孫堅的兒子都是年輕有為型的,並非一般少年可比。
從各種因素來考量,劉表沒有聽取蒯良的建議而是拿孫堅的屍體換回黃祖,從而雙方罷兵是明智的。一方面,出兵有乘人之危之嫌,對於劉表「八俊」的名聲絕非什麼好事,而不出兵則可以賣東吳一個人情,緩和雙方矛盾,給自己一個解決內部矛盾和進行充分發展的緩衝時間。這種既有名又有利的事,劉表當然樂意去幹了。
另一方面,孫堅一死,孫堅的軍隊必定會被野心家袁術解散、利用,孫堅軍隊內部將領的矛盾也會逐漸暴露,可以坐收漁利,不攻自破,逐漸蠶食江東。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事情的發展的確如此,江東逐漸變袁術、劉表、劉瑤所瓜分,孫堅的軍隊也被袁術分成三部分(孫賁一部,吳景一部,老將程普等一部)。
而且劉表用孫堅屍體換回黃祖,成就了自己的仁義之名,同時也收買了人心,黃祖終其一生都對劉表忠心耿耿,守住了荊州的大門。所以很明顯,劉表沒有採納蒯良的意見並非錯失良機,而是對自己、別人形勢的清醒認識。那些認為孫堅一死就可以吞併江東的想法無疑是幼稚的。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劉表其實是一個被大家嚴重低估的軍閥。關於劉表是否應該聽蒯良的建議,歡迎大家留言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