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會讓蜀漢滅亡?是他能力不夠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為什麼會讓蜀漢滅亡?是他能力不夠嗎

諸葛亮的能力那麼強,為什麼蜀漢還是走向了滅亡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在227年寫完了《出師表》之後,又過了7年,經過6次北伐曹魏(其中第四次魏延領軍),取得一定戰場戰績,但對兩國態勢改變不大,最終在234年病逝,再之後蜀漢也走向了滅亡。既然諸葛亮的能力那麼強,為什麼蜀漢還是走向了滅亡呢?對此你怎麼看?

在小編看來,如果我們要明白這個問題的根源,首先必須先弄明白蜀國的建立基礎是什麼?蜀國的建立是一個比較突兀的政權,他不像曹魏一樣,建立多年,根深蒂固。也不像孫吳,歷經三代,固若金湯。其實劉備是在極短的幾年時間裡建立起了荊州和益州這樣一塊地盤。所以對這些地方的統治遠沒有魏吳那樣牢固。而在人才資源方面,曹魏和東吳都有自己培養多年的心腹人才。而蜀漢不同,對荊州勢力來說,劉備集團本來就是個外來者。而對益州集團來說,劉備更是奪走了益州基業的入侵者。

雖然劉備在通過諸葛亮籠絡住了荊州系人才的效忠,也通過法正等人安撫了益州系的情緒。但是這也給劉備集團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首先法正雖然是益州系官員,但是法正其實是一個外來者,他本來是關中人士,所以並不能完全代表益州的本土系。而之後的李嚴卻也是荊州人士出身。等於佔據劉備集團最大地盤的益州系官員並沒有政治上的話語權。雖然劉備娶了吳懿的妹妹為妻,算是對益州系有一個交代,但是益州本土人士還是很缺乏政治話語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彭漾對此大發雷霆,甚至鼓動馬超造反。而劉巴也落得一個恃才傲物的惡名。

其實這些都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系對益州系人士的打壓。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彭漾之案中諸葛亮的痛下殺手,諸葛亮是主動鼓動劉備殺彭漾的,而事實上彭漾只是酒醉抱怨了幾句,或許期間有鼓動馬超造反。但是拿一個人醉酒之言痛下殺手,打擊報復實在是太明顯了。劉備活著的時候,還有一個老大可以勉強控制各派系。但是當劉備死後,平衡就打破了。大家也都知道劉備集團主要分為三大派系,以關羽張飛為首的元老系,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系,以法正為首的益州系。

但是就如小編之前所說,法正雖然出身益州系,但是本身是關中人士,而之後的李嚴也是荊州人士,都不能代表益州的本土系。而張松又是出賣了益州,孟達和黃權先後因為各自原因,不得已投降曹魏。等於益州系的幾個主要人物都趴窩了。而法正身死後,益州系更是連名義上的代表都沒有了。當劉備身死的時候,馬超作為劉備集團的第四股勢力,也是相對較小的勢力。此時馬超已經病死了,所以僅剩的馬岱投靠了諸葛亮。元老系雖然話語權最大,但是自關羽張飛死後,元老系失去了最大的儀仗。

而益州系法正身死,孟達背叛,黃權無奈投降。僅剩一個李嚴,卻也不是益州本地人士。那麼造成的局面勢必就成了諸葛亮為首的荊州系一家獨大了。其實在劉備身死的時候也是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的,他留下趙雲和李嚴抗衡諸葛亮。可是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早已不是趙雲和李嚴對抗得了的。這也是劉備最後的無奈之舉。趙雲相對於李嚴,和諸葛亮共事多年,自然和諸葛亮更加親厚。而且趙雲年事已高,沒過多久也病死了。等諸葛亮抓住機會後,立刻打擊了李嚴,徹底擺平了政治對手,此時的蜀漢朝堂自然就成了諸葛亮一家獨大了。

而從諸葛亮用人的舉動可以看出,明目張膽的任人唯親。先是力排眾議啟用自己的心腹馬謖,以至於大意失街亭。再是,拋棄前線大將魏延的子午谷戰略。姜維本來是魏國人,卻因為成了諸葛亮的心腹而扶搖直上,火箭般提拔。最讓人詬病的就是自己的長史楊儀居然想控制軍隊。按理說,諸葛亮作為軍事最高領導人死後,應該由當時最高軍事長官魏延借接過軍隊的指揮權。但是楊儀居然可以調動軍隊和將領殺掉魏延,想想也是恐怖,可見諸葛亮對軍隊的控制情況。軍隊居然不聽合理合法的最高軍事長官,而是聽命於相府長史楊儀。

諸葛亮在治理蜀國的時候,蜀國的利益往往是位於荊州勢力利益之後的。在諸葛亮管理期間,上上下下幾乎都被荊州系人馬掌控。而元老繫在趙雲死後,徹底失去了話語權。關興張苞又年幼,只能投靠了諸葛亮。益州系徹底被邊緣化。此時的蜀國早已經不是劉備時期的蜀國了,而是屬於諸葛亮,屬於荊州系的蜀國。蜀國的人口最少,還不到一百萬戶,但是卻要供養十萬軍隊。可想而知蜀國百姓的負擔多重,小編認為多年的北伐,使得國家的生產沒有得到一點積累和發展。

而且在小編看來,蜀國早在劉備時期就埋下了另一個非常非常危險的政治炸彈。劉備從一出道就是高舉著復興漢室的大旗,一心維護漢室江山。但是當曹丕篡位後,劉備卻是迫不及待的繼位稱帝。徹底的寒了天下所有心繫漢室的士人之心。把劉備幾十年積累的高尚形象撕的粉碎,徹底暴露出劉備的無恥野心。因為漢獻帝劉協只是被廢為山陽公,甚至比曹丕活的時間都長。你劉備作為一個高舉漢室大旗的英雄,此時卻迫不及待的黃袍加身,至漢室皇帝於不顧,這是何其的虛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