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荊州似乎是三家必爭之地,以劉備仁善的名聲竟然為了荊州違背諾言,而東吳孫權也在一直謀劃著奪回荊州,為了奪回荊州,與虎謀皮,選擇和曹操合作,事成後,曹操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荊州這塊地有什麼魔力,竟然使得三家為此鬧得紛爭不休?
三國政治變幻莫測,荊州如此重要,定然是因為荊州的地理優勢使得它成為軍事重地,兵家必爭之地。荊州,古稱「江陵」,位處三國交界之處,長江中游兩岸,位於沃野千里,富饒發達的江漢平原腹地,但並非作為一個整體被多方掠奪,「荊襄九郡」:南陽郡、江夏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襄陽郡、章陵郡,往往是被三家分割,但即便是拿到其中幾郡,也足夠積攢一番實力。
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就已經提到了荊州和益州的重要性,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事實的確如此。劉備敗給曹操後,經過諸葛亮的遊說,孫權和劉備達成合作,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在荊州的絕對優勢蕩然無存,只佔據南陽、南郡二郡,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佔據江夏郡,周瑜則佔領南郡。通過雙方的合作關係,劉備借到了孫權佔領的部分荊州,於是劉備佔領了荊州大部分,憑此地盤,劉備成功有了立足之地,接著很順利地入主益州。
荊州的地理優勢被劉備充分運用,即便是孫權也奈何不得,孫權想要攻打劉璋,若是沒有劉備的協助,他無法跨過荊州去攻打巴蜀。原本東吳的戰略重地在江淮地區,所以他才會將荊州借給劉備,為的也是希望劉備分擔荊襄防務,在孫權眼中不甚重要的荊州,但曹操可是知道劉備的真正用意,他立馬謀劃著妖破壞孫劉的合作,奪取荊州,勢必不能讓劉備繼續發展下去,否則將來必成大禍。
曹操多次派兵壓迫東吳,給孫權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但對於荊襄卻保持戰略防禦,如此就給了劉備走第二步的機會,控制巴蜀,孫權沒有料到劉備竟然如此狡猾,原本巴蜀是東吳要攻打的地區,如今被劉備搶佔,東吳損兵折將,孫權想要討回長沙、零陵、桂陽、南郡,這是劉備在荊州的絕大勢力,他自然不會還回去。劉備違背承諾,孫權大怒,立即派兵攻打荊州四郡,此時曹操也給了劉備壓力,劉備只得將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自己屯駐南郡、零陵、武陵以西,這兩雙方的合作關係堪堪維持下來,但隱患已經埋下來了。
東吳這邊的大將魯肅支持劉備,他死後,呂蒙成為新一代的武將勢力,與孫權的態度一樣,他們都想要奪回荊州,趁著關羽攻打襄陽的時候,呂蒙奪取荊州,關羽這邊面臨著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的劣勢,腹背受敵,兵敗身死。孫權如願以償地奪回荊州,但他和劉備的梁子徹底結下了,劉備為關羽報仇,發兵討伐東吳,張飛被部下所害,孫權此時想要求和,已經遲了。不得不說,曹操的智謀真是高,不動聲色之間就打破了孫劉的合作,曹操的最大威脅解除了。
曹操在江淮地區佔據上風,坐擁襄陽形勝之利,劉備被孫權奪了荊州,以後再無佔領荊州的機會,失了荊州的蜀漢結局已定,最現在三國中出局,孫權兩線作戰,迫於情勢屈於曹軍的實力,其實已經沒有了抗衡的資本,注定將來會被滅國,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在曹操謀劃統一天下的大計中,荊州無疑是最重要的,拿下荊州,就可以揮軍南下,否則他們只能在北方稱王,自曹操在赤壁之戰中丟失荊州,哪怕後來東吳孫權歸屬於曹魏,但只是戰略合作,東吳控制著荊州,曹操想要真正滅掉東吳,還是不大可能實現的,果然,直到司馬家篡權奪位,魏國始終沒有打破天下三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