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曹魏皇帝曹丕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各路軍閥先是討伐黃巾軍,之後又各自割據一方,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的小國家,然而大浪淘沙,很多人慢慢的就被歷史的黃沙所掩埋了,只有三個人的名字被歷史所牢記,那就是曹操、孫權、劉備。
而作為三國的建立者卻稍有不同,其實建立魏國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蜀國是劉備,吳國是孫權。自三國建立起來之後,天下的格局就發生了變化,從挾天子和救天子變成了大家都做了天子,宣佈漢王朝滅完的曹丕最終也未能統一天下,反而將自己的天下拱手送給了司馬懿。這就是為什麼說曹丕是坑完老爹,還把自己兒子給坑了。
在魏國還沒有正式取代大漢王朝之前,曹丕還沒掌握家族的話語權。大家都知道曹丕的父親曹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三國各路諸侯裡智慧武功於一體的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征呂布,伐袁術,直面袁紹,討伐劉表,才統一了中國北方廣大的區域,成為三國最大的一國。曹操能取得這樣的驚人業績,不僅僅靠自己的能力及家族勢力的強大,還有就是他與眾不同的用人制度。
在曹操眼裡,英雄不論出生,只要是人才就用。因此可以看到在曹操統治的時代,人才輩出,儘管反對的聲音很多,但基本上沒有鬧出什麼亂子來,人才照樣使用得當,國家照樣平穩運行,但曹操一死,一切就都變了。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曹丕繼承魏王,之後就逼迫漢獻帝禪讓代漢自立,改國號為魏,曹魏帝國誕生。曹丕登基為魏文帝。他和自己的父親不一樣的是,沒有經歷過像他父親一樣南征北戰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也沒有像曹操一樣在軍中的威望。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造成登基之後的曹丕為了籠絡眾人的心思,獲取更大的權利,就一系列的特別狗血的所謂的改革措施,也正是因為這次所謂的改革最終把曹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送給了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家族。
首先一點就是他在位時和士族相處的關係已經完全和他老爹時候不一樣了。曹操活著的時候,大權獨攬,獨斷專行,只要士族中有反對的想法,曹操就一個字:殺。通過高壓政策,士族勢力沒抬起頭,國家正常運行,曹操繼續自稱魏王。
但是和曹操這個魏王不一樣的是,曹丕比漢獻帝劉協退位,從封建禮法上來看更加大逆不道,在士族眼裡就是逆天而行,曹丕最怕的就是被後人指責,而且他在軍中沒什麼威信,殺人不夠果斷,因此他選擇對士族妥協,以換取更多士族的支持。妥協的方法就是選官之前要對參選之人進行評級,評級的標準就是「家世」、「道德」、「才能」,其中對於「家世」的評級定為重中之重,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好的家庭出身,做官基本沒戲。這樣就大大增加了人才的流逝,而且不幸的是,司馬懿代表的司馬家族享受到了這項制度帶給他們的便利。
再有就是我們的曹丕先生對自己家的親戚的排擠了。大家都知道,曹操創業的時候,曹家人出了很大的力,其中有不少至親戰死沙場。曹操對他們那是信任有加,畢竟都是姓曹的。可到了曹丕這輩就不一樣了。曹操還在時,曹丕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曹氏宗親在內部就已經開始分批站隊了,有支持曹丕的,有支持曹植的,結果曹丕贏了。登基之後,對於曾經的競爭者和支持競爭者組成的小團體,曹丕很是擔心,為了讓自己獲得權力,曹丕對對自己的家族進行了大清洗,支持自己的加官進爵,不支持自己的一律罷黜甚至發配地方找專人看管起來。曹操時一手創立的曹氏執政家族就這樣瓦解了。
上述兩個問題其實還不是很致命,最致命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那就是曹丕死的是在太早,托付幫他看孩子的人居然也死得早,司馬懿卻活得好好地。早在曹操在的時候,就警告過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可以說曹操看人是一針見血,一眼就看穿了司馬懿的本質。但曹丕不聽話,對司馬懿甚是重用,防範只是一點點。
然而,自己當了七年皇帝就駕崩了,快死的時候曹叡托付給司馬懿、陳群、曹休、曹真這幾個人。最可怕的就是,這幾個人自從受命之後就排隊去閻王那兒報到去了,只有司馬懿活活的好好的,此外再加上諸葛亮、東吳、公孫淵的神配合,魏國的軍權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司馬懿的手裡。這估計也是曹丕死前無論如何都無法預料到的。
曹丕的父輩們,曹氏家族創業之初可謂真的是「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曹丕接管了曹操的基業,但沒能在父親創業的基礎上更加買一份力,反而是引狼入室,最後導致一統三國的既不是魏,也不是吳,更不是蜀,而居然是晉。所以說,曹丕自己不但能力沒父親那麼強,而且還不虛心接受父親的警告,結果自己就做了個短暫的皇帝夢,然後把自己家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家業全部送人了,所以說曹丕登機的時刻就是曹魏滅亡的開始了,他的三大連招直接便宜了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