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曹操不認輸,對孫權去信說:」赤壁之戰船是自己燒的,跟周瑜和劉備沒關係,當時曹營爆發了疾病,他才選擇燒船撤退。「真相到底如何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是蜀漢和孫吳聯手,改變了東漢末年歷史,成就三國鼎立的一場大戰,圍繞著赤壁之戰,羅貫中花了許多章回和筆墨,細節和人物刻畫得非常細膩,可是裡面許多我們耳熟能詳情節,例如:蔣干盜書、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大戰長阪坡都是羅貫中腦補出來的。
真正《三國誌》記載赤壁之戰非常的簡單,甚至一筆帶過,壓根沒有當重大事件來記錄,對於如此的重大轉折,在《魏書武帝紀》,《蜀書先主傳》,《吳書吳主傳》,就一句話而已。
《魏書武帝紀》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亡者,乃引軍還
《蜀書先主傳》記載:於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追至南郡,又疾疫,北軍多亡,曹公引歸。
《吳書吳主傳》記載的內容也說的差不多,可見曹操說的倒是沒錯,赤壁之戰最後撤退,是他引軍北歸的,並不是因對劉備和孫權的作戰失敗導致,原因是當時曹軍大營出現疾疫,曹操沒辦法只好撤退,盤算著來年繼續再給孫權和劉備一個教訓。
曹操性格特別有韌性,擅長持久戰,對張繡就曾經討伐過三次,所以這次失敗對於曹操不算啥事,後來對付馬超,曹操也是先輸後贏,所以在當時赤壁之戰並沒有後世宣揚的那麼重要。
而三國誌中,記載赤壁之戰最大篇幅的,反而是周瑜傳,還有諸葛亮傳,能看到對於赤壁之戰,是周瑜和諸葛亮兩人的高光時刻,特別是周瑜力勸孫權主戰,反對張昭的投誠上出了大力,在後來的指揮中可圈可點,以弱勝強完全掩蓋了孫權的光芒,此時的諸葛亮在配合周瑜中,於劉備陣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說他兩人才是赤壁之戰最大的受益者。
不過雖然周瑜和諸葛亮都智慧過人,但是曹操的麾下也有神機妙算的軍師,其中不乏在能力上和曹操不相上下之人,難道他們就沒看出周瑜和諸葛亮的詭計嗎?真的只有徐庶看穿了不說嗎?
其實,《三國演義》過於抬高了諸葛亮和周瑜,導致引導了讀者的思路固定模式化,認為曹操手下都是一些沒用的文臣墨客,只有徐庶最厲害。真本事的郭嘉剛好之前就離開了曹操,所以曹操才有此敗。
不過這個不是真相,真相曹操說的沒錯,其實就是他自己撤退的,至於焚燬了舟船,也是曹操故意為之,其實曹操是將計就計,利用周瑜和諸葛亮的計謀,趁機全身而退,保住了自己的實力不受損。
怎麼這樣說呢?我們整理一下曹操當時的作戰次序就能發現一二。
赤壁之戰開啟於,曹操完勝了袁紹和烏丸以後,趁著荊州劉表新亡,帶著號稱百萬之眾,很快兵不血刃輕鬆取得了荊州,到了同年的冬季,曹操率領百萬大軍進攻孫權和劉備。
曹操當時仗著人多就是道理,兵分兩路。一路走陸路,曹操的主簿趙儼,還有一眾的武將,於禁、張遼等人,協同荊州的武將文聘帶著江夏的荊州軍,合計四萬人,沿著襄陽南下,以閃電戰的攻勢,忽然讓虎豹騎,襲擊了劉琦所駐守的夏口。
還有一路水軍,則是曹操親自指揮,聯合荊州軍士十五六萬,坐著戰艦沿著江陵順長江東下,直撲劉備的老窩;在沿江而下奪取孫權水軍總部柴桑。
面對曹操的傾巢而出,周瑜與劉備計劃了很久,作出相應對策。他們也一樣的兵分兩路。一路由以威震華夏的著名將領關羽,帶著一萬名水步兵,在夏口和曹軍抵抗,一路打一路撤,主要就是遲滯曹軍的進攻,保障周瑜水軍側翼的安全。
還有一路,主將周瑜帶著三萬水軍、還有劉備親領數千精銳,在樊口逆江趕在曹操之前,封鎖了陸水,在赤壁一帶江上還排出了船陣,在此處對曹操的水軍進行阻擊,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曹軍雖然人多,但是中原的軍隊缺點旱鴨子多,拼水軍曹操無法和熟練的周瑜的江東兵相比;更何況新降荊州兵並不給力,本來順江而下的曹操,來到了這裡,在速度和機動上都佔有優勢,可是他們不擅長水戰,將自己的弱點暴露給了江東水軍,人多船多的優勢,反而變成了極大的劣勢,
另外,周瑜很會選地點,赤壁上游窄下游寬,赤壁江面的寬度僅有一千多米,由於中間收窄,水流速非常湍急;江水波濤猛烈,江面情況複雜險惡,對於不懂這裡情況的船夫,特別是古代的傳統木船,船很容易失控。但是對於江東的周瑜來說,蒙著眼睛都能度過的地方,反而對曹操作戰更有利。
周瑜精心挑選的赤壁為戰場,其實利用自然環境,最大限度擴大自己優勢。曹操雖然在中原天下無敵,偏偏在水軍上卻不是周瑜的對手。周瑜自小在江東成長,水軍自然是強項,可以說是這才是他說服孫權的底氣,如果在陸地兩軍對壘,周瑜未必就是曹操的對手了。
曹操自認為自己實力夠強,打大耳朵劉備和紫鬍子孫權,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才寫信給孫權讓他早點歸降。可是在赤壁,遇上周瑜和劉備的聯軍,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水戰幹不過周瑜,當時的條件,還要全軍棄船上岸改走陸地也是不幸,因為兩岸的環境地勢陡峭,赤壁當時是一座石頭山,就像是一柄利劍,直插雲霄,就連個上岸爬上山的落腳點都不多,曹操十多萬人,怎麼走陸路呢?
曹操非常無奈,打又打不贏,將士們有不熟練水戰,想來只好退到烏林紮寨。烏林鎮古代叫做雲夢澤,是長江古代出名的水鄉澤國。古代濕地沼澤,都不是安營紮寨的好地方。曹操也不是不知道,但是沒有辦法,只有紮營在這裡,由於選址不當,污泥淤積導致蚊蠅滋生,曹軍住的地方小卻住著十幾萬人,導致很快就出現,小規模的病疾悄然的擴散,並且由於病的人太多,影響了當時曹軍的士氣,對於曹軍將士來說這裡就是一個噩夢。
曹操無可奈何啊,有啥辦法呢?
周瑜封鎖了赤壁,岸又上不去,在烏林騎虎難下。當時又遇上了長江濕冷的氣候,曹軍又缺少驅寒的衣服,冷風加上濕潤的小雨。除了寒冷,曹操的軍糧才是大問題,當時和周瑜的對持讓糧食耗盡,曹操只能靠貨船從長江運過來。可是曹軍水戰並不擅長,此時周瑜的水軍控制長江,經常騷擾曹操的糧船,導致曹操的糧食根本周濟不上。曹操別無選擇,通過陸路轉運糧食。
不過問題就是,周瑜選的地方太好了,這裡是湖澤地區,導致陸地交通也不不便,根本無法供給大量的糧食給曹操。結果,曹軍的將士因為飢餓無法獲得支撐,曹營裡戰鬥減員達到了50%以上。也就是說,曹操的如果僵局繼續下去,反而曹操是無法取勝不說,還有可能全軍覆沒。
曹操必須要做出選擇,而曹操還是選了撤退,即便是黃蓋不詐降,周瑜不用火攻,曹操也會往北方陸路撤離,結局是同樣的。但是有個問題,曹操是一代梟雄,如果是在陸路撤退的話,那麼自己的數千戰船總不能給周瑜和劉備吧,曹操估計是想過咬咬牙全燒了。但是此時卻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荊州水軍怎麼辦?
他們當初跟著曹操,大多是無奈之舉,曹操如果是輸得很徹底,恐怕他們就等會倒戈劉琦、劉備,曹操反而會有危機。所以「火燒赤壁」,曹操還得多謝周瑜。周瑜的一個奇妙的想法,讓曹操避免了全軍覆沒,還不用自己動手,除掉了後患,對於曹操來說,物資燒掉可以再來,荊州水軍沒了,他也不心痛,反正只要自己留的青山在,哪怕沒材燒。
我猜想:周瑜打黃蓋,再用詐降的計策燒船,其實曹操和謀臣早發現了,不過曹操卻主動放他們過來。其實曹操就是找台階下、這是最好的退路,而他當時關心的地方,不是赤壁的一戰輸贏,而是全局的考慮。
如果這個假設是對的,那麼赤壁之戰很多曹操接受黃蓋的詐降就不難理解了。
因為在歷史黃蓋詐降可說是漏洞百出。
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黃蓋是孫家的三代忠臣,眾人都知道他「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所以他借口以「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投降曹操,當時曹操在水戰失利,士卒饑疫的情況下,這完全是說不過去啊!
在東漢末年,將士出征,家眷在後方為質,所以三國的降將,如果不是被逼得太絕,很少會出現臨陣倒戈。黃蓋這樣的說法去臨陣降魏,曹操用腦子也想到,一位孫堅的忠誠的老將,為啥那麼拚命投降自己,圖的是自己帥嗎?
曹操對這事非常的機靈,可以說曹操的確是一代影帝,他想做了一個疑問:「但恐汝詐耳。蓋若信實,當授爵賞,超於前後也。」曹操懷疑黃蓋有問題,不過卻依然相信了黃蓋,特別是他對黃蓋的前後不一致,黃蓋來降時,還派船去查實,到了火燒赤壁的時候,反而卻全然的相信,不阻攔還看著他衝到近前,曹操在東漢末年的外號是啥,亂世之梟雄,這完全不是他多疑的行事作風。
由於這個漏洞太大,羅貫中才腦補「周瑜打黃蓋」,讓人相信是黃蓋演技太好的緣故。
還有,三國誌中,龐統曹營獻計子屬烏有的事;史書說「操軍船艦,首尾相接」但是沒有說鐵索連起來,這段故事是羅貫中借用了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連環船大戰,同時火燒赤壁的細節,許多來自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
特別是當時黃蓋的降船開過去要時間的,這段時間裡,用篷布很醒目地蓋上裝滿柴草,曹操的人不是瞎子,那麼多謀士參謀、大將,怎會一個都沒對黃蓋起疑心?
所以,真正的火燒赤壁,曹操有意放黃蓋過來,所以乾脆就將計就計,自己幫黃蓋加把火,「燒其餘船引退」。至於說「諸葛亮借東風「,曹操的手下,還有荊州的精銳,不可能不知道這一帶的風向,在黃蓋詐降,曹操就知道周瑜火攻意圖,不過就是找到一個機會撤軍,總比被後來楊修看出來,傳了出去那樣沒面子的好把!
而且,在三國誌中,赤壁之戰曹軍雖然是輸了一場,不過就是燒掉了一些船和損失了些人,並沒有受到很大損失,可見曹操早找機會要撤退。只是當時曹操要考慮的就是的荊州水軍,因為曹操不可能讓他們投靠和留給劉備和孫權。經此役後,荊州水軍就基本全完了,曹操也安心的回到了銅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