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劉備和諸葛亮,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其實早在白帝城托孤前,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就沒有其他人想像中的那樣親密無間。他們之間關係的「蜜月期」是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到赤壁大戰之前的這一段時間。赤壁大戰以後,劉備已經可以實現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戰略規劃了,但是我們從史書上卻很少看到有諸葛亮的身影,很少聽到他的聲音。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攻打漢中時帶的是法正。然而諸葛亮在做什麼呢?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鎮守成都足兵足食。
當然,這也不代表著劉備不信任諸葛亮了,也不意味著我要貶低諸葛亮。因為諸葛亮這個時候做的工作,有點類似於當年蕭何的工作。在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之後,蕭何是被定為開國第一功臣的。雖然諸葛亮做的是這樣的一個工作,畢竟他還是蜀漢建立的第一功臣。但是從這裡其實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還是有戒心,是不完全信任的!
我們換個角度看,就是說諸葛亮做了蜀漢的丞相之後,劉備沒讓他開府。這個就有點不好解釋了,但是還是可以說道說道的,因為這個時候蜀漢剛剛建國,體制還在不斷完善中,可以慢慢來,也是可以說得過去。但是有一個問題還是無法解釋,就是關羽攻襄樊,劉備征孫權,從這兩次戰爭的結果證明都是錯誤的軍事行動,那麼當時諸葛亮為什麼不制止?
一方面可以理解為說諸葛亮自己也沒有料到會失敗,但不可能啊,他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怎麼會沒料到有可能失敗的情況呢?如果知道,那麼他不說,就是另一種解釋,那就是他知道自己說了也沒用。《三國誌·法正傳》,夷陵、猇亭之戰以後,諸葛亮曾今說了這樣一句話:「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意思就是說法正如果當時還活著的話,就會阻止我們的皇帝陛下,不讓他去發動這場錯誤的戰爭。這句話有兩個意思,首先,法正說的話劉備是一定會聽的。其次,劉備也只會聽法正的,其他人的話他誰也不聽,包括諸葛亮說的話他也不聽。所以諸葛亮當時並沒有說話勸阻。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在晚年對諸葛亮是不太看重的!
所以在劉備晚年的時候,諸葛亮早已經察覺到劉備對他的不完全信任,為什麼是不完全信任呢?因為當時他們兩個人的政治觀念有了很大的分歧。其實諸葛亮和荀彧他們兩人是非常像的,因為他們有共同之處,他們是有自己政治理念和政治理想,並且他們兩人的理想還剛剛好是一致的,就是匡復漢室。然而他們兩個的主公,曹操和劉備也是非常相似,一開始都是為匡扶漢室,然後到了後期因為自己的野心也都改變了。曹操原來就是因為有這個想法的,荀彧才會輔佐他。劉備開始可能也是有這個理想,但是後來逐漸忘了。在瓜分了荊州、得到了益州之後,劉備就把那個匡復漢室的理想給忘卻了。他這個時候的想法就是割據一方,逐鹿天下,做一個土皇帝,至於「漢賊不兩立」,那只是他的政治口號,是政治手段。可是劉備忘了,諸葛亮卻沒忘,這個理想一直都在諸葛亮那兒。而這樣一種微妙的變化,是不可見的,甚至是說不出來的,所以諸葛亮也不可能當面去告誡劉備不要忘掉你的理想,所以後來才有所謂的「先帝與漢賊不兩立」的這種說法。其實大家心理面都是有數的,雙方最後也只能心照不宣。